《临汾科学发展规划纲要》解读之十一

2010-02-10 07:48: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文化发展之路


(一)完善文化基础设施
加强文化设施和群众文化阵地建设,加快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完善覆盖全市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区建设具有标志性、现代化的奥体中心、艺术中心、科技中心、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广电大楼等文化基础设施。实施“县城四个一”(即一个文化馆、一个图书馆、一个文化广场、一个多功能影剧院)和“农村一乡一站(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一村一室”(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到2015年,所有县市区、所有乡镇(街道)、所有行政村(社区)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全市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网络。
(二)繁荣社会文化事业
大力繁荣文艺创作,丰富活跃文艺舞台。争取每年有2-5部(个)优秀作品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梅花奖”、“群星奖”、“图书奖”等国家和省常设奖项中获奖。规范全市大型文化活动管理,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以大型文化活动带动农村、社区、街道、企业开展经常性群众文化活动,办好祭尧活动、“大槐树”祭祖活动等。实施城乡文化互动互助工程,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大力扶持农村文化大院、农民书屋等民办文化,促进城乡文化交流融合。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开发。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和保护工作。
(三)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逐步建立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推进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变。引导演出业、娱乐业、图书报刊业、印刷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路子,积极发展创意产业、工业设计等;依托我市民间艺术资源和戏曲大小“梅花”品牌优势,不断扩大市场和影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按照“一乡一特色,一县一品牌”要求,对剪纸、皮影、锣鼓、木版年画等民间艺术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形成规模优势,全面开拓市场,创出临汾特色艺术产业化发展路子。建立临汾市、县两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和扶助文化产业发展。
(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