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科学发展规划纲要》解读之十四

2010-02-24 08:0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科学发展的支撑体系

一、建立科学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


(一)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围绕全市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全市2010—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五支人才队伍建设。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科技创业人才和青年创新杰出人才为重点,加大重点人才培养力度。同时,围绕临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各方面的人才,鼓励人人为社会作贡献。
(二)推进人才结构调整
充分发挥人才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加强人才资源配置宏观调控。用政策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大学生人才向基层流动,城市人才向农村辐射,区域人才畅通交流,实现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人才能力素质结构与产业发展结构相匹配,人才分布结构与区域发展布局相协调。
(三)加大人才建设投入
科学测算人才培养开发专项经费基数和比例,不断增加人才发展的财政性投入,保证人才资本投入增长优于物质资本投入增长。运用政策杠杆调动企业重视人才资本积累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加大人才发展投入和职工培训力度。建立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于人才建设。
(四)加快人才引进步伐
坚持培养开发与引进人才智力并举,研究制定引进人才的政策办法,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协调服务机制,畅通人才引进快速通道。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建设项目对人才的需求,做好紧缺急需人才的预测和规划,每年编制发布人才引进目录,大力引进市外海外高层次紧缺人才。支持和鼓励各行各业各部门各单位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进行技术项目联姻,积极引进技术智力,推动新技术、新项目、新产业快速发展。
(五)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加快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创新完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评价发现机制、选拔使用机制、流动配置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以“服务人才、人才服务,争创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人才”为主要内容的“双服务两争先”活动,激发社会各阶层重视人才、服务人才,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才贡献聪明才智、服务科学发展的积极性。

二、建立科学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一)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合作为主要形式,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根据产业特点,建设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行业技术中心,促进产业升级和共性技术研发。实施科技创新计划,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认定,全力扶持做大做优做强。以重大技改项目为纽带,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合攻关机制。加快临汾开发区科海孵化中心、侯马开发区机械制造业孵化中心、综合孵化中心建设,鼓励市属应用型科研机构进入孵化中心创业,转制为科技型企业。
(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资体系,增加市、县科技研发经费,保证科技研发经费的增速高于财政收入增速。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落实技术创新产品、高新技术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引导科研机构走市场化路子。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设立“风险投资政策性引导资金”,大力引进市外风险投资主体,建立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模式。
(三)促进科技资源有效配置
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实现科技资源的有序流动、合理组合和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增强其服务功能。完善技术交易市场,鼓励科技成果以无形资产入股企业。全面推进产业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实施生产、管理信息化。加强科学技术普及与推广,提高全民科技素养。
(四)提升科技综合实力
加强科技依法行政力度,健全知识产权、技术交流等科技管理机构,完善科技管理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加大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研发,加快先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促使其尽快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进一步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到2015年,全市创建科技进步先进县达到7个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到2020年,全市创建科技进步先进县达到10个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