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问题仍须关注

2010-07-26 09:2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
临汾市区保障性住房于2008年开始动工,建设完成经济适用房1406套、廉租房738套。2010年6月保障性住房开始投放市场,申购供应工作全面启动。据2010年度住房供地计划中,全市住房供应面积5841.5亩,其中保障性住房面积3399亩,占总供应面积的58%。
临汾市区廉租住房主要分布在城西的漪汾花园,总面积3.69万平方米,每套面积均不超过50平方米。经济适用房主要分布在漪汾花园小区和城东的冶金花园小区,已建成面积5万余平方米。2010年还将开工19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将在年底之前完工。限价商品房的建设将于2011年启动。
1.以高质量、高品质打造现代化保障性住房小区。保障性住房重点项目漪汾花园小区总投资13亿元。包括45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3.69万平方米的廉租住房和近6万平方米的小学、幼儿园及商业社区服务配套设施,建成后可解决近6000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漪汾花园”保障性住房项目在规划设计、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同时,严把质量关,保证工程质量。开发单位在社区环境规划建设上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形成一个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经济实用的现代化经济适用房小区。
2.保障性房源质优价廉。漪汾花园房源预售均价为2488元/平方米,最高限价不超过2600元/平方米。冶金花园小区房源共70套,为6层砖混结构,预售均价2250元/平方米,最高限价不超过2550元/平方米,最终售价以物价部门核定价格为准。在目前销售的保障性住房中,除极少数为砖混结构外,其余均为框剪结构,建筑质量标准较高。与同质量同地段的商品房相比,保障性住房价格较低。
3.严格执行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使用和监督管理。为加强市区保障性住房申请的公正,市政府组织建设局、财政局、民政局等各部门相关人员,成立了市区保障性住房申请供应管理工作组,共同对保障性住房的申请程序进行管理。保障性住房由街道办事处开始申报,逐级进行审查、公示,完成一系列程序后,最终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将由主管部门发给购买所需的核准证。
二、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收入状况审查难度大。当前居民就业的多样化和居民收入的多元化,使得居民的隐形收入难以统计,加上个人及家庭收入信息制度还不健全等原因,使得家庭收入的统计审查难以准确。
2.申购监督机制亟待完善。一方面,保障性住房依靠社区审核,缺乏进一步审核把关,审核机制易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房管部门承担社会保障性租赁房复核、选房配租和监督管理的各项工作,由于人力不足,难以组织力量入户深入调查,无论是定期还是不定期的抽查都相对缺乏,监管力度不够。
3.廉租房价格与群众的期望值有一定差距。一方面,现有的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主要位于城西,分布过于集中,对于在城区各个地段工作、接受教育的低收入者,增加了其交通等生活成本,甚至可能造成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不均衡,易出现弃房不住的现象。另一方面,每平方米2000余元的价格,购买60余平方米的住房加上各种配套设施费用,一套住房需近20万元的支出,这对于许多低收入家庭来说,仍然是一个较大负担,与其期望的价格仍有较大差距。
三、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几点期盼与建议。
1.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的申请担保机制和个人信用档案。建立社会保障性住房的申请担保机制,每个申请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家庭有指定的担保人,尤其担保该家庭收入的真实性。申请家庭的个人信用档案从申请之日起开始建立,入住时正式记录,到社会保障性住房退租时结束。对信用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并在租金以及今后社会保障性住房的申购中给予优惠政策,同时也可以将该信用档案作为日后个人诚信档案的一部分。
2.扩大保障性住房项目分布区域,满足不同群体需求。为解决不同区域不同条件住房困难家庭的实际需求,应在摸清全市住房保障需求、跟踪服务调查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建设规模和分布区域规划,力争使保障性住房建设覆盖城市东、西、南、北、中各个方位,确保中心城区实际“应保尽保”,应居者宜居,确实起到降低其生活成本的目的。
3.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近年来,由于政府投入有限,保障性住房建设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应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二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有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能避免单独由政府建设带来的低效率高成本,以及有可能产生的腐败问题。

(张文珠)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