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重视抓指导,努力形成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强大合力
任何一项工作,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才能到位。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引导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党委、政府应尽之责,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关心下一代工作主动性。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不可避免地对青少年产生深刻影响,关心下一代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我们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省、临汾市关于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一系列工作部署,切实把关心下一代成长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来抓,不断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做到了常抓常新。
加强指导,逐步完善关心下一代工作机制。我们坚持“三个到位”,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实现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科学有序、蓬勃发展。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市委书记牵头抓、市长参与抓、分管副书记具体抓。市委每年召开1次会议安排部署关心下一代工作,主要领导经常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他们通报有关情况,请他们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出谋划策。二是工作指导到位。我们对关工委提出了“不仅要抓好学校青少年教育,而且要抓好社会青少年教育;不仅要抓好城市青少年教育,而且要抓好农村青少年教育;不仅要抓好未成年人教育,而且要抓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工作思路。关工委的同志们实施起来路子清、任务明、操作性强、效果明显。三是部门协作到位。2009年,我们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乡镇、部门的职责,全市关工委工作,在市委统一协调下,各部门各负其责,形成了齐抓共管、整体推动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倾斜抓支持,全力保障关心下一代工作顺利开展
在抓宏观指导的同时,我们认识到,要确保关心下一代工作全面推进,就必须不断加大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支持力度,做好“抓支持”这篇文章。
组织支持建网络。我们坚持按照“调整、充实和加强”的原则,逐步加强了关工委领导班子和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市关工委始终保持了1名主任、6名常务副主任、10名以上副主任的人员配置。在基层网络建设上,不断完善乡镇、街道办和市直单位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农村和企业关工委组织。目前,基层关工委组织达到了260个,其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全力支持激活力。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做到“三个确保”,从人、财、物等方面全力支持关工委工作。一是确保办公场所。我们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安排了一间25平方米的办公室,方便其工作,同时在市委安排了一间关工委主任办公室,方便沟通,加强协调。二是确保活动经费。市委明确要求将关工委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也要优先拨付。市委、市政府逐年增加关工委的办公经费,并根据需要及时拨付活动经费,确保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三是确保教育基地。我们在设立的“社会实践基地”,先后组织3000多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编印了1万多份革命英烈事迹介绍,每年组织1000名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科普教育基地”,组织参观了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等。
待遇支持树形象。一直以来,我们每年表彰为关心下一代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同志;在评选全市劳模和先进个人时,优先提名“五老”人员;在召开重大会议时,专门安排老干部列席会议;在作出重大决策前,要召开座谈会,征求老干部意见。这些都成为我们重要的工作原则和制度,长期坚持,推动了我们决策的科学务实。
三、激发活力抓发展,深入推动关工委工作再上水平
各级关工委组织以一种对党和国家事业尽心竭力、无限忠诚的高尚精神,以一种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近年来,我市十分注重积极引导、支持各级关工委组织发挥作用、开展工作。
创新工作思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是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老同志们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孩子们中间,配合市委、市政府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养成文明习惯,激发广大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高举旗帜、奋发向上的精神。二是扎实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几年来全市共收到读书征文2000篇,书画作品150篇,其中受国家表彰的4篇,省级表彰的11篇,临汾市表彰的30篇。三是大力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我市关工委加大帮扶力度,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帮助贫困学生走上求学之路。至今,全市各级关工委共发动社会捐资52.4万元,资助中小学困难学生1745人。市关工委经常深入偏远山村送温暖、献爱心,并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进行反馈。2009年,我市朱杨庄村一名叫朱勃涛的学生身患重病,因家庭困难,面对15万元的治疗费用,只能无奈地等待。市委、市政府得到关工委的汇报,迅速组织全市各部门开展爱心捐助,短短三天便筹足治疗费,一个年轻的生命得到救助。市委、市政府还接受关工委的建议,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了大规模捐资助学活动。首先,由市直单位包联、企业家帮扶、社会捐助、政府补充,对全市中小学校桌椅进行了更新。其次,出台困难学生帮扶政策,对四类家庭困难学生进行固定救助,对双亲亡故的困难学生实行四套班子领导包联,进行物质和心理帮扶。第三,通过社会募捐、企业捐助、政府出资,成立霍州市爱心助学基金会,全市爱心助学的社会风尚初步形成。
霍州市关工委走过了16年,这16年是不平凡的16年,是老同志们“献了青春献白发,为了江山为子孙”的16年,是关心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取得较好成绩的16年。今后,我们将倍加珍惜,大力弘扬“五老”精神,把“五老”同志的政治热情引导好、发挥好,让他们为“建设三晋经济强市、实现整体率先发展”充分施展才干,尽力奉献才华。
(作者系霍州市委书记)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临汾市深入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综述
下一篇: 侯马434项审批项目进政务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