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努力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我们在工作中围绕“农”字作改革,突出一个“廉”字、狠抓一个“实”字,通过开展“创星争旗”活动,有力地加强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一是缜密制订方案。县纪委出台了《关于开展“创星争旗”活动的意见》,把《意见》要求细化为“六大类、二十四颗星”,涵盖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制度、考核、奖惩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并将每月25日确定为全县农廉活动日,通过“村申报、乡审查、县批准”的争创程序,对达到24星的农村基层组织授予流动红旗。二是加强监督检查。采取一季一自查、半年一督查、年终总考核的“两查一核”机制,激发基层组织争创的积极性。
同时规定,对一年内争不到流动红旗的乡镇领导进行诫勉谈话,责令限期整改。三是创新工作方法。采用现场推进、工作座谈、征求意见等方式,有效引深活动的开展。在太古乡召开了农廉工作现场推进会,认真总结并推广了该乡在维护群众利益上采取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乡村两级干部分片包村,将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连续四年实现无进京、赴省、上市、到县“零上访”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创星争旗”活动开展以来,全县6个乡镇的25个行政村荣获流动红旗,70个行政村达到24星要求,占全县村委的80%,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参与的热情,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坚持抓住主要矛盾,努力找准工作的着力点
为保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我们以乡镇纪委为主体,在农村两委干部中推行了“三卡”问责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围绕农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强家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分别制成白色、蓝色和黄色三种卡片,通过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的方式加强对农村干部的管理监督。一是白色询问卡。就是乡镇纪委发现所属监督对象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尚不够立案查处时,向所监督对象及时发出询问事项,被询问对象应如实就询问的事项进行书面回答。二是蓝色提醒卡。就是在白色询问卡的基础上,乡镇纪委根据被询问对象所回答具体问题的性质,认为有必要进行整改时,便向所询问对象发出提醒,被询问对象须在接到本卡十五日内,向所在纪委作出是否接受整改措施的书面答复。三是黄色警示卡。就是乡镇纪委根据被提醒人的认识态度、整改落实情况,对认识不诚恳不深刻、整改行动迟缓的对象发出警示,若在规定期限内不能整改的,将追究其党政纪责任。近年来,我们共对群众反映的20余名农村干部进行了问责,其中对9名违纪村干部予以了党纪处分。“三卡”问责制度的推行,有效地促进了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较好地维护了群众的利益,确保了农村的稳定,同时也较好地实现了监督关口的前移。省纪委领导在我县调研时,对这项制度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和好评。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努力找准工作的落脚点
今年以来,我们在践行群众观点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的教育。紧紧围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提出了培养“五型”(即着力培养懂电脑、会写作、能驾驶、善沟通、学历高)纪检监察干部的要求,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本领和能力。二是加强乡村两级纪检组织建设。对乡村两级干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做到了“三个到位”,即乡镇纪委委员要发挥作用,村党支部要设立纪委委员、行政村要建立纪检组,乡村两级纪检专干要开展工作的人员、机构、工作三到位,确保乡村两级有人管事、有章理事。三是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全面加强了纪检监察机关的信访力量,在县党政机关一楼大厅,设立纪检监察信访室,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回应群众的诉求和社会关切,努力使信访“中转站”变为“终点站”。四是加强对群众利益的维护。通过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农村低保、医保、救灾救济等情况的明察暗访,现场督导,政风评议等方式,使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透明度明显增强,群众的满意度有了较大提高。
(作者系大宁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焦宏文)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