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政法队伍建设促公正廉洁执法

2011-01-22 09:33: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法队伍必须为经济发展的大局服务,为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做化解社会矛盾的主力军,做经济发展的护航者,做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驾人。

一、抓教育,坚持政治建警

在2010年全省干部大会上,省委书记袁纯清提出:实现发展转型,关键是干部要转型,干部要转型,首先是思想要转型。总的要求是:素质提升,作风转变,能力加强,管理从严,这对我们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出了原则要求和指导意见。2010年,县委、县政府对政法委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无论从班子配备还是经费保障,无论从改善装备还是落实待遇等方面都非常重视。
极大地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和维护全县稳定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县政法系统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真正把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熟悉法律业务的同志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在政治建警过程中,每个单位都做到正气上扬,并始终保持这种好的势头。

二、抓管理,坚持制度管警

首先,完善执法责任制度,执法责任制是公正执法的必要保证,是防止执法不严,执法犯法的有效屏障,为此,建立健全执法机制对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用制度管人管事,在抓制度落实上下工夫。强化政法干警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意识,要坚持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其次,建立健全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根据法律规定,坚持检务、院务、警务能公开的全部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对于干警的职责,不同的岗位细化不同的责任,明确岗位目标,建立工作流程,完善绩效考核方式,每个政法干警对自己的工作如何开展都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第三,建立培训制度,把教育培训作为提高政法队伍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的重要途径,努力创建学习型政法机关,建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性机制。将规范执法、廉洁执法的内容贯穿于教育培训工作各个环节,采取理论研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手段,内训与外训相结合、自学与集中学相结合的方法,着力提高干警把握社会矛盾的能力、了解社情民意的能力、贯彻法律精神的能力。第四,建立监督制度,通过建立纪检、政法委、组织部联系会议制度,加强对政法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监督。

     三、抓投入,坚持科技强警

一是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坚持人才优先战略。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制定措施,吸引高素质的人才进入政法队伍,严把“进口”,疏通“出口”,增强政法干部的流动,保持干警的活力,增强竞争力。二是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坚持科技创新。逐步形成以现代科学技术,高精尖设备,信息化系统为支撑的政法工作新格局。把科技强警作为保持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完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在侦破、审理各类案件中的作用。

四、抓保障,坚持从优待警

首先,确立一种指导思想,即按照法律化、科学化、多元化、精细化原则解警忧、暖警心、凝警力,应做到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其次,除了中央在政策制定和经费补给上继续有所倾斜外,更要充分发挥地方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切实提高干警待遇的有效机制。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在政法干警家属、子女就医、上学等方面从优。要健全完善救治政法干警绿色通道,确保因公负伤及患有严重疾病的干警及时得到救治。第三,切实解决民警政治待遇问题,为政法干警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让干警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体现个人成就感。2010年,政法系统就提拔使用干警70多人,仅公安机关一次提拔达40多人。班子成员全部享受正科级待遇,解决了多年累积的问题。第四,带着情感待队伍,坚持以人为本,树“一人做好,全家光荣,一人出成绩,全家得实惠”的理念,让那些实干、苦干的人能够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五、抓阵地,坚持文化育警

思想决定行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来教育和改造广大干警的思想行为,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形式,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通过一系列干警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活跃民警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民警的道德文化修养、文化品位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团队精神,增强队伍的向心力,引导民警自觉加强学习,钻研业务,在科教文化、执法业务、体能心理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提高了队伍的人文素质,使政法队伍逐步成为一支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警务技能的知识型队伍。
(作者系乡宁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王玉萍)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