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围绕党员队伍现状,科学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全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五年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近几年全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同时每年年初都制定具体的年度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并将规划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基层党(工)委和每个党支部,做到了县、乡、村目标统一,任务明确。在实施过程中建立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受教育党员的满意度和不足之处,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进行调整,不断加以改进,使教育培训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是开展党建活动,不断丰富教育培训内容。我们将党员教育培训融入党建活动之中,以深入开展党建主题实践活动来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几年来,我们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在农村、机关、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了“评优争星”等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行了“两定一查三评”、“党员承诺评议”和“联村帮扶”制度,同时,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主题,广泛开展了“我的形象”、“我的承诺”演讲比赛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开展了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献爱心活动;开展了评比表彰活动,对全县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与奖励。党建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搭建了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而且为党员教育培训拓宽了新的空间,有效地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力。
三是注重培训实效,积极创新教育培训形式。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和“学以致用、急用先训”的思路,采取六种形式,确保培训实效。常规型集中培训。
以县党校为主阵地,定期邀请市委讲师团和市委党校专家教授,对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专题培训;每年冬训抽调宣传部、党校的理论教师和涉农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宣讲团,深入到乡村,针对性地进行授课和辅导。现代型远程培训。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精心制定收看计划,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保证学习时间和学习质量;充分征求群众收看意愿,结合农村和农民实际需求,针对性地下载一些贴近群众贴近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的农业科技知识和致富技术,增强远程教育的实效性。实地型现场培训。在全县培育树立不同层面的党员干部培训示范点,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现场参观,实地察看,对照典型,寻找差距,共同提高。开放型外出培训。组织农村基层干部赴先进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到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接受传统教育,通过走出去学习考察,开阔眼界,转变观念,找到差距,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和水平。机制型自我培训。在全县党员中广泛开展了三个“半小时”自我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做到每天收看半个小时的中央、省、市、县的新闻联播;阅读半小时的党报党刊和其它科技、文化、杂志读物;农村党员每天坚持收听半小时的广播;机关党员每天坚持半小时的学习笔记。订单型按需培训。坚持“分类施教、按需施教”的原则,根据党员身份、职业、年龄、文化等情况,对不同层次党员的教育培训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机关党员侧重进行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对农民党员侧重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提高科技致富的能力;对企事业党员侧重进行党性观念和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对知识分子党员侧重进行宗旨观念教育和时代前沿知识的培训,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对外出务工党员侧重进行组织纪律、宗旨观念教育。
特别在解决一些特殊群体党员参加学习培训工作上,采取了一些创新的做法。对在外流动党员,通过信函、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联系,及时寄去有关学习资料,根据本人实际情况,要求他们就近寻找党组织参加学习。
四是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教育培训行为。在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我们注重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各项制度,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党员教育培训的行为,确保党员经常性教育制度化、规范化。修订和完善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考勤签到、请假销假、督查考核、经费保障等制度,统一购买下发了学习笔记本;并对学习的课时、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的字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县级领导和乡镇班子成员都建立了党建工作联系点,并经常深入联系点授课辅导,通过规范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有效保证了广大党员及时、长期、经常、有效地接受教育。
(作者系中共浮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尚彬)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