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村集体经济如果长期得不到发展,不仅会影响“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而且会影响到干群关系的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因此,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已成为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原因分析。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缓慢,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主观原因有:一是有的乡村两级党组织对发展村集体经济认识上有偏差。有的认为时下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再讲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时宜;有的认为在当前的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难度太大,找不到门路;有些村存在着“等、靠、要”的心理,自我发展意识不强,认为与其自我发展,不如国家扶持来得快。二是有些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能力不强。近年来,通过“两推一选”选配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直选村委主任,农村干部队伍整体上得到优化,素质得到提升,但是,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发展经济本领不强的状况没有得到彻底改善,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特别是一些村干部在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上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考不多,精力投入不够;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思想不够解放,怕担风险,不能放开发展集体经济,这些人为的因素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阻碍。客观原因有:一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基础条件薄弱。从调查情况来看,地理位置处于县城的村、处于乡镇所在地的村、处于交通要道和厂矿企业附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较多,而处于偏僻地理位置的村,由于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可依托的优势较少,加上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发展空间较小,村集体缺乏实体,仅靠土地承包费,收入渠道狭窄。二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外部扶持不够。虽然近年实行县直部门包村制度,但包村的单位,侧重于对贫困户的扶持和对基础设施的改善上投资,对壮大集体经济方面的帮扶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上不够。三是现有的集体经济实体经营管理不善。表现为个别村干部有短期行为,不注重增加集体实体的投资,导致集体实体收入减少,有的村低价发包集体实体,导致集体收入流失,有的村盘不活集体资产,有闲置浪费现象。
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对策。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区别情况,区别对待,充分考虑本村的条件和优势,拓展路子,稳步推进。
鼓劲加压,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集体经济薄弱,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主观原因不容忽视。同样的条件,同样的基础,为什么有的村集体收入高得让人羡慕,有的村少得让人可怜,主要是认识上的偏差造成的。因此,一是要把发展集体经济列入乡村两级党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将其纳入乡镇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纳入村干部年度述职述廉、接受群众评议的内容。二是要加大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农村主干认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促使乡村两级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以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制定发展规划,研究发展措施,拓宽发展门路,开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局面。
因地制宜,拓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空间。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就应从固有的思维圈中跳出来,树立多业并举、多产并进的观念,充分利用资源,发挥优势,面向市场,广开渠道,走特色路。处于县城近郊、乡镇所在地、交通要道的村,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集贸市场、餐饮业、旅馆业、物流企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城郊经济、要道经济,积极搞好房地产开发、商贸流通招商引资等项目;以种养为主的村,要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吉县车城乡车城村依托山林,发展土鸡养殖业,每年给集体增加5万元的收入,就是一个很成功并值得借鉴的典型。对劳动力富裕的村,村党组织可组织村民劳务输出,收取管理费用,增加集体收入。还可以组建有偿服务组织,通过传播信息、提供技术、种苗、营销等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
帮扶引导,借助外力扶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树立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典型,组织发展步伐较慢的村干部到这些典型村进行参观学习,推广典型经验。包扶农村的机关单位,要把帮助联系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己任,帮其定好规划,选好发展思路,同时在资金启动上、项目引进上帮扶,增强其“造血”功能,逐步使村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盘活资产,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强化对集体资产、集体实体的管理,对合同不完善的,给予完善,对于有些集体资产长期闲置不用的村,可采取拍卖、租赁、承包、参股、开发等形式,盘活集体闲散的水利设施、农业机械、房屋等资产,通过开发闲散资源来增加集体收入。
精减干部,通过“节流”增加集体收入。某村通过实施村“两委”主干“一肩挑”村“两委”委员兼任村民小组长的办法,精减7名村组干部,每年节约工资2万余元,从而相对增加村集体收入。这个办法值得借鉴,具体实施中,可以采取将相邻相近小村合并、实行“一肩挑”和精减村民小组长3种办法,减少村干部职数,通过“节流”相应增加集体收入。 (作者系中共吉县县委书记 毛益民)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着力助推非公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下一篇: 临汾开发区质监分局营造遵纪守法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