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波澜壮阔的90年光辉历程,是中华民族从救亡图存走向伟大复兴的一场大考验。1921年,在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的帮助下,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古老的丁陶大地上也随之发生着一系列巨大变化。
据可考史料,1927年,襄陵、汾城县的农民运动悄然萌动,党开始在汾城发展党员,在襄陵建立支部,传播马列主义,宣传革命道理。1936年春,中国工农红军东征,在襄陵将重利盘剥百姓的玉锦当等当铺的财产没收后分给穷苦群众,近百名青年参加了红军;在贾怀智等人的组织下,爆发了汾城第一高级小学学生运动,宣传抗日,抵制日货。1937年6月,纪锦章、王醒宇担任了襄陵、汾城两县的牺盟会特派员,指导协助两县工作。1937年10月,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共襄陵县委建立,并帮助牺盟会建立了襄陵县第一支抗日武装——襄陵人民武装自卫总队;1938年2月,中共汾城县委建立;1938年10月,胡西安任汾城县长后在决死三纵队的支持下来到汾城,此时的汾城已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襄陵、汾城县抗日救亡团体迅速成立,抗日武装日益壮大,仅汾城自卫队就发展到500多人。1939年12月,阎锡山发动了反共的“晋西事变”,襄陵、汾城党组织坚决贯彻党中央提出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工作方针,完整保存了党的组织。在襄东以姚登山为首重建了地方武装游击队,以梁仰云为首组建了抗日县政府,党组织变被动为主动,开辟了大片塔儿山游击区。八年抗战中,党组织领导襄汾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配合友军作战300余次,歼灭日伪军近千人,赢得了胜利。郝玉玺、郭寿天、王子英、郭廉等一批党优秀儿女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生命。
抗战胜利后,阎锡山劫取胜利果实,汾城河西大片土地仍为其所控制。1945年,经过训练的曲、襄、汾三县地方武装配合洪洞独立团,临汾景仙州支队打响了解放襄东广大地区的战斗,收复了陶寺、邓庄、段村、赵曲、史村等敌占据点,建立了襄东解放区。1947年6月,中共襄陵县委、中共汾城县委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克襄陵、汾城两座县城,两县得到解放。解放后,两县迅速建立政权,扩大武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同时,结合土改,进行了整党、建党和民主建政,农民分到了土地,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政治上、经济上彻底翻了身,襄陵人民、汾城人民从此跳出了苦难的深渊,获得了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其他各项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成功地完成了占全国农业总人口数90%以上地区的土地改革,3亿农民分得了约4700万顷的土地,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襄陵、汾城县在全国日新月异改造发展的东风下,为巩固新政权进行了一系列斗争。1952年,两县县委领导人民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惩处党内腐败分子,打退了资产阶级的腐化,净化了革命队伍。到年底,由于党的正确领导,两县农业、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和进步,胜利完成了3年恢复国民 经济的任务。
在中国共产党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后,1953年,襄陵、汾城两县人民大力开展对农业、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襄陵、汾城两县合并为襄汾县,中共襄汾县委建立,襄汾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全县农业合作化运动加速发展,手工业合作化掀起高潮。1956年,全县范围内掀起大办高级社热潮,45180户农民参加高级社,占到总农户的95.3%,全县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61年,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襄汾县委遵照上级指示,对全县国民经济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纠正了工作中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浮夸风”、“共产风”,实行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受到广大群众欢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好转。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全党的工作中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在襄汾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认真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1981年开始,全县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县出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新的形势下,县委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加快调整工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进入新世纪后,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扭住发展不放松,百折不挠,励精图治,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2010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2.5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35.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7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8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980元。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全党听取和讨论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要通过完成扩大内需、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产业结构竞争力等十大任务,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小康社会建设基础更加牢固的宏伟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襄汾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第九次党代会、九届十一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敢为人先、坚韧不拔、开放包容、勤劳智慧”的临汾精神,全面实施赶超战略,加快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步伐,提出了“把襄汾建成现代农业基地、新型工业强县、宜居宜业新区、帝尧文化之都,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五年再造一个新襄汾”的目标。
总之,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大气魄谋划发展,大力度推动转型,大踏步实现跨越,我们一定能够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实现“五年再造一个新襄汾”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谱写出襄汾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崭新篇章。
(作者系襄汾县县委书记 王国平)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深刻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下一篇: 我市举办老干部纪念建党90周年文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