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坚持好这一制度必须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执政党和参政党都必须认真对待,下大力气做好。
政党关系和谐目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合作的各方在规模上能够相互匹配和相互适宜;二是合作各方的地位作用优势能够互补互促;三是合作各方均本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精神,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勇于担当,共同承担历史与现实的责任。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程及现代政治发展表明,政党关系和谐与否,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政治民主清明及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没有稳定和谐的政党关系,就没有稳定和谐的社会关系以及由此引出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民族关系、党政关系等等。离开这些关系的和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国家或进入混乱,或进入专制,必然出现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相悖的局面。重视政党关系和谐的实践与研究对于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有独特的意义,和谐的政党关系既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必然要求。
(一)处理好领导与合作的关系是构建政党和谐关系的关键。
领导与合作是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一大特色。这一政党制度,一方面保障中国共产党拥有领导和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政治资源与制度基础,另一方面要求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民主政治的道路上、在政党制度的框架内搞好合作,共同进步。这两个方面直接影响到政党和谐关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就不会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就不会形成统一意志。这一是讲中国共产党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根据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不断改进和完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充分尊重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支持民主党派独立自主地处理内部事务,提高多党合作事业的领导水平。二是说民主党派要摆正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位置,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威,把接受领导作为自己自觉的政治意识,通过民主协商、科学决策国家重大问题这条合作主线,提高合作的层次与水平。
领导者必须摆正领导的位置,把握如何领导的精髓。第一,领导是率领、引导而不是管制、治服。第二,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是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主仆关系、父子关系,更不是“猫鼠关系”。第三,在领导方式、方法上要切忌“一言堂”、“家长制”,搞个人及政党崇拜。第四,领导者必须要有容人的肚量,宽阔的胸怀,忌讳小肚鸡肠、斤斤计较。
合作者必须认清自己的角色,抓住合作共赢这个真谛。第一,每一个民主党派都是中国政党政治不可缺少的力量,但绝不是独立的反对党、在野党,而是合作者、支持者。第二,合作者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民族兴旺发达这个大局为重,不能以自己政党的利益而牺牲全局的利益。第三,合作者必须从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履行自己批评监督及建言献策的职能,而不能一味迎合,有意放弃自己的正确主张。第四,合作者要积极宣传、贯彻、落实执行党制定的路线、方针及政策,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为国富民强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提高政党执政能力和参政能力,加强政党自身建设是构建政党和谐关系的保障。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利益分化的时期,要构建政党和谐关系,必须提高政党的执政能力和参政能力,将政党自身建设搞好,这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的需要。
这要求,一是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精神,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尤其要注意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如果共产党自身建设没有搞好,党内存在的消极现象和突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丧失党的先进性,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也难以坚强地领导我国的多党合作事 业。二是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精神,建立健全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相关制度,扩大知情范围,做好党外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为提高政党的执政能力和参政能力提供广阔的舞台。同样,参政党自身建设不能忽视,如果参政党自身建设没有搞好,民主党派就不能切实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也很难搞好自身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参政党的参政议政水平直接影响到参政议政的广度、深度和效果,关系到参政党能否提出真知灼见、做好执政党的助手。加强参政能力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参政党的独特优势,使参政议政工作真正参在点子上、议在关键处,以体现参政党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不断增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从目前政党自身建设及政党能力提升情况看,执政党在认识程度、舆论宣传上,或是在工作开展、目标建设上,都普遍好于参政党的自身建设,以至出现“一高一低”,即执政党自身建设、能力提升重视程度高,参政党则重视程度低;“一冷一热”,即参政党对提升能力、自身建设反映冷淡,执政党对自身建设、能力提升开展活动隆重热烈。这种不均衡现象,不利于政党长期共存和健康发展。因此,除了执政党改善领导,加强建设,提升能力,参政党在这一方面更要迎头赶上,下大力气狠抓自身建设和能力提升。对此,各民主党派在参政党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吸收更多的各界优秀人员加入民主党派,以改变目前在人数比例方面存在的重大不平衡,同时在政府部门中要加大参政党派的任政比例,进一步强化参政意识,加大参政的力度。在提升能力方面,需要按照参政党自身的目标和原则,以思想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提升政党及成员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努力打造成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三)建立良好的政党互动渠道是构建政党和谐关系的途径。
由于共同的国情环境和长期的合作实践,执政党和参政党政治平等、组织独立,不仅在建党理念、成员构成、组织体系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而且也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政党互动。这种互动性突出表现为“引导”与“监督”的互动关系。引导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政治引导,通过政治引导,提高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使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变为民主党派的政治共识。而“监督”主要是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监督,通过民主监督,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引导”和“监督”在多党合作的事业中不可分离。只有加强这对关系的互动,才能为政党和谐关系找到有效的建设途径。
从“引导”方面看,一是要强化中国政党制度意识,帮助民主党派成员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必然性、独创性和优越性。二是强化民主党派参政党意识,包括接受共产党领导和多党合作的意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意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意识,政党组织和政治行为规范的意识。
从“监督”方面看,一是突出咨询功能,提出意见、建设和必要的参照标志,以利于执政决策的科学性。二是要突出反馈功能,为国家监督体系提供信息来源。三是要突出警示功能,对一个时期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提出批评,以引起执政党的重视并加以解决。
总之,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用巨大,只有政党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只有社会和谐,民主政治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所以重视并努力建设和谐的政党关系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共同任务,也是中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根本要求。
(市委党校 沈新力 石耀辉)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以不断创新为动力 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下一篇: 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置于基层法院突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