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更开放更给力更温馨

2011-08-22 08:2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家有千千万,但对全市党员、干部、人才来说,则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组织部。
为了把组织部建成名符其实的“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近年来,我市组织部门始终坚持为市委的工作大局服务,为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不断加强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使“家”更加开放、更加给力、更加温馨,组织部成为带头创先争优、服务转型跨越的实践部、促进部和表率部。


——让“家”更开放


开通“临汾党建”网站。2006年底,市委组织部在全省率先开通了“临汾党建”网站,建立了宣传党的政策、交流党建信息、传播党的知识、发布公告公示的重要平台。组织部门的职责任务、政策法规、办事程序、重要动态都通过网站进行了公开。特别是重要人事任免和公示、公开考录的公告和成绩查询等涉及范围较广、群众广泛关注的工作,有了一个固定发布渠道,便于干部群众实时查阅和跟踪监督。网站开通以来,总点击量达160多万人次,日平均点击1000多人次。近期,17个县(市、区)和6个直属党(工)委组织部门将全部开通党建网站,形成党建网站集群,搭建起上下内外交流沟通的信息平台,使全市党员干部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了解“家”的动态。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2010年9月9日,市委组织部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专题发布我市提高领导干部选任工作科学化水平,以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关情况。此后,全市17个县(市、区)委组织部全部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布主要是通报组织工作的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要活动,以及需要公开发布的有关信息,同时,不定期举办专题性新闻发布会,就组织工作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通报。这一制度的建立,增强了组织工作的开放度和透明度,让“家”的声音能更及时地传达出来。
畅通举报监督渠道。为了把“家”里的事务置于群众的监督视野之下,2010年12月23日,市委组织部开通了“12380”举报网站,标志着我市组织部门形成了来信来访举报、12380电话举报、网络舆情监测和“12380”网上举报“四位一体”的举报平台。市委组织部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不断加强举报受理工作,严肃查处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选人用人问题,对反映线索清楚的举报,做到有举必查、查必有果、纠必到位。在市县乡集中换届和日常人事调整中,举报网站的独特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全面推行部务公开。把“家”的大门敞开,在制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人才发展规划、党员教育培训规划等重大决策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活动过程中,都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发扬民主,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对群众关注的干部选任、发展党员、人才推选等工作做到“阳光作业”,全程公开,结果公正。对接转组织关系、出国(境)审批、干部调动、工资审批、公务员登记等日常工作做到程序公开、规范运作、限时办结。


——让“家”更给力


为此,全市组织部门带头创建学习型机关,不断强化学习理念、完善学习方式、健全学习机制,下工夫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家政服务员”队伍,使“家”的服务更贴心、更周到、更给力。
以“书”领学,广泛开展“荐书读书”活动。市委组织部结合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定期向全市组工干部推荐学习书目,部领导亲自题名荐书,激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现已推荐《把信送给加西亚》、《五百年来谁著史》、《国情备忘录》等20余种书目。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和交流活动,引导广大组工干部自觉读书学习,深入研究思考,丰富知识底蕴,拓宽胸襟视野。
以“赛”促学,组织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今年6月,全市组织系统举办了以学党史、学理论、学业务为主要内容纪念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赛前编印了《临汾市组织系统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知识竞赛500题》,全市组工干部人手一册,人人学习,人人参与。决赛在临汾电视台现场录制,面向全市播出,展示了组工干部风采,宣传了组织工作知识,提振了组织部门士气,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这次知识竞赛的举办,增强了党性、增长了本领、锻炼了队伍、推动了工作,在全系统掀起了“人人争当学习型干部,带头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
以“训”带学,健全完善组工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开展组工干部培训需求调查,制定年度学习培训计划,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研讨务虚、外出考察等方式,加强理论武装和业务培训。大力推进组工干部全员外出轮训,到发达地区和知名院校举办高端培训班,进一步开阔了组工干部视野。市县两级近两年外出培训组工干部780余名,在职干部基本轮训了一遍。采取挂职锻炼、选调学习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培养锻炼组工干部。安排部机关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到基层一线实践锻炼。
从各县(市、区)选调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市委组织部机关上挂学习。全市组织系统形成了理论武装、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组工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家政服务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让“家”更温馨


红色文化塑魂。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市委组织部机关组织党日活动,部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集体收看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并进行了热烈讨论;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明星带领机关全体干部到汾河治理工程、甘亭工业园区考察学习,感受新临汾的建设成就和发展活力,强化胸怀全局、服务大局的意识;参观洪洞八路军办事处遗址并举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集体观看电影《建党伟业》,使全体干部受到了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在市委组织部的带动和倡导下,全市组织系统开展了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主题,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以研讨交流、传统教育、部风教育和党性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红色七月”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家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使红色文化成为组工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红色七月”成为我市组工文化建设的一个特色品牌。
价值文化固本。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的核心价值和根本要求。为强化公道正派理念,提高公道正派本领,树立公道正派导向,重点开展了三项活动,使公道正派要求真正内化为组工干部的共同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外化为每个组工干部的自觉行动。一是“大讨论”保“本色”。
在全市组工干部中深入开展“进组织部门为了什么、到组织部干了什么、在组织部跟人家比什么”大讨论活动,引导大家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二是“演讲赛”树“导向”。着眼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于2010年7月举办了全市组织系统“我与‘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主题演讲比赛。这次比赛全员参与,上下联动,不比演讲技巧,重在平时表现,让党性强、品行好、作表率的人现身说法,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氛围。三是“十严禁”正“风气”。坚持从严治部,从严要求,从严带队伍,开展“我与‘十严禁’纪律要求”主题教育活动,使“十严禁”成为组工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今年市县乡换届工作启动前,全市组工干部作出“五个不”承诺:不跑风漏气,不替人说情,不打探消息,不收受礼品,不接受吃请,有力地引导和保障了换届工作的风清气正。
制度文化强基。用文化的思维、理念和视角来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具有组织部门特点的制度体系。
一是健全日常运行机制。市委组织部机关本着规范高效的原则,修订和完善部务会工作规则、群众来信来访办理、服务窗口“AB”岗、首问负责制、重大过错责任追究、“每月一讲”等20多项制度,使组织工作程序更加规范、组工干部职责更加明确。汾西县选派年轻组工干部分期到县信访局实践锻炼;洪洞县建立定期征求意见制度,广泛征求各方对组织工作的意见;曲沃县建立了工作日志制度和开门评部制度;永和县委组织部坚持“天天进教室、人人登讲台”;古县组织部对财务管理实行“统一管理、逐级会签、定期公示”办法,保证了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实行目标管理制度。对全年工作重点,层层分解落实,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单位、责任科室、责任人和完成期限,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项项有人抓落实的目标管理体系。三是建立督查督办制度。积极营造立说立行、精益求精工作氛围,通过经验交流会、现场推进会、工作汇报会、课题研讨会等形式,加强督促检查,充分发挥考核督查的“指挥棒”作用,形成了“九牛爬坡、个个用力”的工作落实机制。四是建立创新项目推介制度。2009年以来,连续两年评选推介了“全市组织工作十大创新项目”,推动了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2009年,“选任县(市、区)长‘两推两考两票决’办法”被评为全省组织工作十大创新项目。2010年,“争两先创五好当先锋”活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三创三建”机制,三个项目入选全省组织工作30个创新项目。
民本文化聚力。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大力开展“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
带着课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科学确定选题,精心组织调研,形成一批调研成果,解决了一些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实际问题;带着诚意与干部谈心谈话,县乡换届后,市县组织部门班子成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与涉及进退留转的干部进行了谈心谈话,加强了思想政治建设;带着感情结对帮扶,带头开展下乡住村促增收活动,市县两级组织部班子成员均确定1个贫困村作为结对帮扶联系点,并与1名生活困难党员或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增收致富;带着责任接待群众信访,通过领导包案下访、立案督办等方式,集中解决了一批重复上访案件和热点难点问题。
“争当排头兵,再造新临汾”的战鼓已经擂响。全市组织部门正在以一流的业绩、一流的队伍、一流的作风,带头创先争优,服务转型跨越,为建设富裕临汾、和谐临汾、幸福临汾、绿色临汾提供更加坚强的组织保证。(通讯员 林祖轩)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