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尧文化研究与开发

2011-08-25 08:01: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众所周知,尧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那么,何谓尧文化?从文化生成的角度看,是指帝尧以及虞舜、夏禹带领上古先民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文化延续的角度讲,是指数千年来植根于平阳大地、承载着尧文化信息的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成果,其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文物遗迹、科学技术、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礼仪教育,还有文学艺术等。也就是说,广义的尧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上古文化。换言之,尧文化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根祖文化。
这里姑且不论尧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仅就尧时期创造的文化成果就灿烂无比,光照后世。概括讲,其思想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1、协和的统一思想。黄帝之后,中原大地部落众多,各自称雄。尧继位后,宾服四夷,平治水土,划分九州,重新统一了各个部落,形成了国家的雏形。协和统一的思想也就成为尧时代最为明显的文化特征。2、古老的科学意识。其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钦定历法,敬授民时,把无序的农耕变得有序。另一方面是开始利用地下水,即推广普及水井。正是这古老的科学推进了农耕文明,推进了社会进步,催化了国家的形成。3、拙朴的民主行为。为了广泛听取人民大众对治理天下的意见,帝尧设立了诽谤木,即今天的华表。这样便创造了广开言路、天下和洽的治国风尚。民主的行为还体现在尧舜禅让上,帝尧选贤任能,将帝位揖让给了平民子弟舜,开启禅让帝位的先例。4、可贵的创新精神。尧时期无论是观察日月轮回,以定历法,还是细究蚁蚂洞穴,以掘水井;无论是体察世风民情,以设谤木,还是遍访贤士英才,以让帝位,都践行在前无古人的境界,也就是创新。
如此看来,尧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滥觞。不过,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主旋律,诞生于农耕文明时期的尧文化还有没有价值?当然有。站在全球发展的高度看,尧文化是引导人类走出当前发展困境,进入和谐时代的精神动力。当今世界,西方的外交工具也已由“普世价值”取代了过去的“冷战思维”。但是,发达国家的对外扩张、经济危机、生态恶化等事实已无情地戳穿了它的虚假面目。因而,前些年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会聚一起,共话世事,认为要解决人类发展的命题,必须将目光投向东方,投向中国,用我们的和合文化主导人类发展,也就是用我们的尧文化改变世界的发展模式。
站在国家的大局看,尧文化是证实我国五千年历史连续不断的重要一环。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束后,在华夏文明探源工程中尧舜时期就成了关节点,陶寺遗址的考古发掘无疑是一个重要实证。随着发掘和研究的进展,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尧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是国家一统和谐发展的文化。弘扬尧文化可以让更多的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提高民族的认同感、凝聚力。这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处理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当然,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推进临汾的经济社会发展。从精神层面说,尧文化可以提高临汾的知名度,提振临汾人们的精神,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临汾提供精神能源。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尧文化是临汾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我们可以依托与尧相关的文物遗迹,大力发展旅游业,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运作的产业链,并由此带动全局,使之成为临汾的支柱产业。
为实现这个目标,近年来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早在2007年初,市委、市政府就成立了尧文化研究与开发委员会,下设尧文化研究会和尧陵修复开发工程指挥部。我们一手抓研究宣传,一手抓保护开发。在研究宣传上,会刊《尧文化》已出版了7期,还开办了同题网站,并组织有关专家,撰写出版了《源头集》、《尧都史鉴》等尧文化著作。尤其是推出了大型音乐舞蹈诗剧《尧颂》,首次将帝尧的形象搬上舞台。该剧采用诗朗诵、民族舞蹈及具有临汾地方特色的蒲剧唱段合而为一的形式,向观众集中再现了帝尧瑰丽的思想光芒,一经推出便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并被确定为临汾文化产业“五个一工程”精品剧目,建国六十周年庆典成功赴省进京演出。这对于临汾走向全省,走向全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还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临汾尧文化高层论坛”,全国各地的150多位专家学者云集临汾,开坛话尧,确立了“尧都平阳”、“临汾为国家的源头”等观点,《中国文化报》、《中关村》、《山西日报》以及多家电视媒体进行了专题宣传,尧文化又一次不胫而走,波及华夏。在保护开发上,我们着重抓了陶寺和尧陵。陶寺遗址以保护为主,启动开发的准备工作,目前大遗址保护项目已向国家相关部门审报。相对于陶寺来说,在尧陵的保护开发上,我们更给力,更务实,更见成效。修复开发前即进行了总体规划,划定景区总面积为10平方公里,主要分为拜谒区、祭祀区、民俗风情观光区,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景区绿化。
根据规划已在陵区修复重建了献殿、碑亭、戏台、配殿等30余座古建筑,完成了陵体护坡、陵前跨涝河桥、陵前涝河南广场、旅游公路和涝河蓄水工程。目前,祭祀大殿业已封顶,二期工程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古帝尧陵展现出肃穆辉煌、宏伟壮观的面貌,行将建成全国一流的集文物保护、祭祀拜谒、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
尽管我们已付出很大努力,做了不少工作,但是,与尧文化所具有的精神能量相比,与帝尧相关遗存拥有的资源价值相比,仍然处于滞后状态。尤其在宣传和开发方面,声势不够大,动作不够快,远远无法适应当前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形势。为此,我以为必须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提高认识,将尧文化的研究开发摆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所以要提高认识,是过去或多或少我们有个错觉,一说文化就是投入,和产出没有联系。现在国内外的无数事例都说明,文化事业,尤其是以文化为支点的旅游事业,是一本万利的经济资源,是无污染、少耗能的朝阳产业。同样,尧文化的开发利用也具备这样的价值。尧文化的遗址景点虽然尧都区、襄汾县为多,但是还涉及到洪洞、霍州、浮山、翼城、蒲县等县市,必须整体驱动,全面运作,形成集团军效应。这就需要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棋盘上合理部署,统一行动。
其次,要科学规划,加快开发步伐。开发建设的前提是做好规划,有了科学的规划,建设发展才会趋于合理,有条不紊。全市的旅游发展,必须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带动整体。从我市的资源分布状况看,规划应坚持十六字原则:即扬起龙头,伸展两翼,腾飞龙身,振兴全局。扬起龙头,就是将尧庙、尧陵,以及陶寺大遗址保护开发作为临汾旅游发展的龙头;伸展两翼,就是一翼向东辐射安泽的荀子文化、古县的牡丹文化,一翼向西辐射壶口、小西天、东岳庙、云丘山;腾飞龙身,就是从霍州,经洪洞、襄汾,到曲沃、侯马形成旅游主体,将霍州署衙、大槐树、广胜寺、丁村、车马坑串联一线,打造成精品线路;振兴全局,就是以景点开发,拉动第三产业,全面推进临汾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各景点要做好规划,划定蓝图。在规划时,要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文物不可再生,毁坏了就会成为千古罪人。因此,开发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目前,急需做好规划的是陶寺的大遗址项目,要加快审批立项的步伐,借助科研规划部门的智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以便加强保护,分类开发,形成新的旅游热线。其它与尧相关的遗址景点也应规划先行,合理开发。
第三,加大投入,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要将文化资源变成旅游产品,资金投入是关键,没有投入,就没有开发,就停滞不前。尧文化的开发也是一样的道理,必须加大投入。在融资上,应该继续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经营”模式。政府主导开发文化,发展旅游,是长期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开发前期,政府必须加大基本设施投入,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进而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市场机制招商引资,多方筹资,形成多元化的融资体制。要充分发挥我市煤、焦、铁企业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采取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办法,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开发尧文化,建设新景区,迅速形成以尧文化为龙头的旅游产业。
第四,研究宣传并重,提高临汾的知名度。尧文化的研究工作我们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对于尧文化的认识和思考,也基本达到一个应有的高度。现在的任务是跟踪考古发现,不断用考古成果丰富和完善尧文化的内容。刻下,最为重要的是将研究成果宣传开去,提高临汾的知名度。应积极筹办第二届“中国·临汾尧文化高层论坛”,编撰系统的尧文化图书,将帝尧的业绩尽快搬上银幕荧屏,让更多的人了解临汾的辉煌历史,乐于走进临汾,开发建设临汾,真正使尧文化成为临汾的靓丽名片、响亮品牌。
综上所述,尧文化是临汾人民独有的精神文化资源,搞好研究开发,对于凝聚民心,提振精神,发展旅游,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我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只要我们认识到位,措施得力,扎实工作,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将尧文化变成临汾的新型精神能源和经济能源!(作者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