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电化教育是加强和创新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的发挥,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制作并组织党员群众收看党员电教片,以此来发挥宣教作用。如何制作高质量的党员电教片,更大限度地发挥党员电化教育的作用,这成为我们工作中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按照这一指导思想,近年来,我们翼城县委组织部结合党员电化教育实际,探索总结出了以“发现典型、总结典型、记录典型、宣传典型”为重点的四位一体电教工作新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发现和选树先进典型上突出代表性。党员电教片的拍摄要通过现代电视艺术手法,将政治理念艺术化、把思想内容形象化,确保达到“宣传一个,带动一片,促进全面”的效果。如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模、时任隆化镇两坂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李鸿海同志的感人事迹,他虽然遭受着癌症折磨和丧子之痛的双重打击,但仍带领乡亲们修路、架桥、建学校,用行动实践着对村民们的庄严承诺。经过一年多的跟踪拍摄,制作完成了专题片《脊梁》,片子一播出,立即在全县乃至全国引起了轰动效应。
在拍摄典型的平民化视角上注重广泛性。党员电教片只有让广大党员和群众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才能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贴近基层组织,把镜头聚焦在那些普通党员干部身上,以平民化的视角,抓住广大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来创作党员电教片。比如,我们在拍摄专题片《党员媳妇盖金芳》时,就是选取了南唐乡云唐村的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盖金芳作为主人公,她就是平民中的杰出代表。采访中我们得知:2000年,盖金芳的丈夫因心脏病突发病逝,留给她的,是两个年事已高、长期因病卧床不起的老人和两个尚在读书的孩子。为了维持家庭生计,盖金芳除了种地之外,还做过寿衣、卖过粉条、捡过破烂、做过布鞋,自己身患子宫肌瘤却不舍得花钱医治,省下钱来全部用在两位老人和两个孩子身上……从她的日常生活到衣食住行,从性格特征的刻画到内在精神的表现,从一年四季的跟踪拍摄到收尾阶段的理性总结,每一步每一点每一滴都浸透着我们的平民观念和视角。看了专题片,你会感觉这个人物就在农村的某个角落坚强地生活着,丝毫没有做作的影子,给人的感觉很真实很感人很震撼,尽管是个平民,但人物形象却很高大。像专题片《“三轮书记”郭德钰》《大学生村官郭科利》等都是把普通人物作为表现主体,通过电教片赋予了人物真实性和故事性,让人感觉到先进典型人物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了电教片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在镜头记录的原汁原味上确保真实性。作为一种以记录客观事件来教育党员群众的载体,党员电教片更应该把真实性视为生命。因此,创作党员电教片必须把坚持“让镜头说话”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拍摄手法上,从新闻、专题的形式向纪录片的形式转变。如《党员媳妇盖金芳》的纪录片一拍就是五年,此片获得中组部组织的全国第十届党员电教片观摩评比一等奖,而盖金芳本人也因此被评为临汾市十大道德楷模,她的感人事迹因这部纪录片的推出而传遍三晋大地。王庄乡王虎村大学生村官郭科利同志积极带领群众致富的事迹和唐兴镇23名大学生村干部集体创业、投资种植旱地莲的先进事迹后,又利用两年多时间拍摄了《大学生村官郭科利》和《村官们的旱地莲》,这两部片子都详细真实记录了他们为村民办实事的辛酸与喜悦,做到了记录资料原汁原味,令人回味无穷。
在发挥电教片的辐射引导作用上增强带动性。为了使党员电教片在教育内容、宣传形式、服务领域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一步突破原有单一的宣传形式,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近几年我们拍摄了《脊梁》《誓言无悔》《“三轮书记”郭德钰》《旱地莲》《结伴创业寻富路》《磨菇棚里村官情》《践行者之歌》《生日》等二十多部优秀专题片,这其中既坚持党员教育的传统,又坚持有鲜明的时代性;既着眼于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又注意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既反映先进基层党组织内容,又反映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既有正面典型教育内容,又有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内容。内容的多样性,使我县的党员电化教育片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形式日渐多样,内容更趋新颖。并在电视台设置党建工作和创先争优专栏,每年定期播放各乡镇制作的党建工作专题片。拍摄成功的电教片还要制作成光盘下发到各电教播放点,或上传远程教育平台和“三晋红歌”网络,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收看。同时还把电教片向社区机关、非公经济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外人士等领域拓展,收到了更加明显的成效。
(王拥华 作者单位:翼城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下一篇: 浅议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