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关键在于培育主导产业

2011-12-09 09:13: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农业生产上不去,再壮观的大厦也无从建起。作为一名从事农业工作的干部,应该多做“工程师”,少做“设计师”。根据乡宁县近些年农业工作的实践,我认为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助推转型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成功之路。
一、立足实际,培育主导产业是乡宁发展的战略抉择。
乡宁属于资源型县区,长期以来“一煤独大”,农业产业发展“杂、乱、零、散”,主导产业不突出,第一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而随着我省煤炭资源整合的深入推进,乡宁县委、县政府决定加快转型发展,努力在“三农”工作上实现突破。经过调查研究,于2010年确立了“核桃产业主导、若干特色并进”的农业产业化思路,开始大力推广栽植核桃,发展核桃产业,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主攻方向,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一战略部署的提出与培育主导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助推新农村建设这一成功经验完全吻合,也说明了乡宁探索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是正确的。
二、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在乡宁新农村建设中初现成效。
2010年以来,乡宁县立足比较优势,坚持行政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项目驱动,大力实施培育主导产业,助推跨越式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首先在主导产业的培育上,从2010年到目前,全县共高标准栽植核桃8万亩,全县核桃总面积达到10万亩,涉及全县72个村委,360多个自然村,已经呈现出主导产业快速推进的良好态势;其次是在特色产业的发展上,按照“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思路,充分地放开搞活,以各种形式推动若干特色产业的发展,以“公司+基地带农户”形式发展了枣岭、尉庄、西交口、西坡、关王庙5乡镇19村为主的3万亩翅果油树基地和昌宁镇东廒村为中心的4000亩葡萄基地;以合作社形式发展了40个专业村。同时,一个以旅游产业带动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片区也在云邱山景区周围显现出了轮廓。
三、完善提高,为乡宁建设新农村探索一条科学道路。
“挖本地之泥、采他山之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就是要大力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
发展新“农业”。在纵向上,不仅要发展核桃规模化栽植,还要发展核桃的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体系;在横向上,不仅发展核桃,还要根据实际发展翅果、葡萄,苹果、长山药等特色产业,最终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凸显出产业化经营的竞争优势。
建设新“农村”。就是通过产业化的发展,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同时推进农村的工业化、企业化。一方面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发挥它们的媒介作用,使农业和工业联姻,从而实现农业向工业靠拢和转变的目的;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广大的企业扎根农村、经营农村、发展农村,参与到新农村的建设中去,帮助农村建设主导产业和基础设施,形成村企共建、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培育新“农民”。就是在实现农民技能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减少农民,实现农民的非农化,把农民转变为市民和工人。由于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政府和企业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一部分农民,通过学习和实践成为了农村中的“能人”,先富了起来,住在城市、工作在城市,一段时间后就转变为地地道道的市民;还有一部分农民,通过培训和劳动成为农村中的“专家”,在龙头企业发挥着技术骨干的作用,不自觉地转变为从事二、三产业的工人。
总之,只有把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才能推动和带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统的庞大工程在整体上提升一个台阶,才能建设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李睿煜)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