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靠创新

2012-05-26 09:5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当前,我们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时期,只要改革就必然会涉及利益问题。我们必须看到,从信访领域反映出来的矛盾和问题确实不少,一些群众的合理诉求还没有及时妥善解决,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做好信访工作首先要正视问题。有的人面对问题不是如何想办法解决,而是推脱、掩盖,认为是“睡着的娃娃”动不得,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让问题变成隐患,传来传去,终归爆发。所以,要有敢于负责的态度,大事难事敢担当,面对矛盾不回避,遇到困难不退缩。而是否有敢于直面问题的态度,与个人能力有关系,有时能力甚至决定态度。个人能力在于平时工作中是否对权力责任清楚于脑,是否对办事方法和手段烂熟于心,是否为工作的出发点把好脉。当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时,我们要以维护地区稳定为动机,站在全局的高度,冷静分析问题实质和来源。从细微处关心群众,对问题进行梳理,找准症结,依法依规处置。
做好信访工作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现实、最迫切的群众工作。领导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既带着感情搞信访,又依法依规处理信访。发现群众反映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坚决克服推诿扯皮、争功诿过等不正之风。要实行责任追究,倒查不落实的人,落实没落实的事,确保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要求,不断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防止因决策不当损害群众利益,引发社会矛盾。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是保证决策实施的前提和必要的工作,同时在决策过程中倾听民意,让群众对决策信息有充分了解,通过沟通才能增加共识。同时做决策应该立足于决策所涉及的各阶层、各群体、各地域人员的实际情况、实际利益和现实需求,特别应注意倾听、研究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民和普通工人、知识分子等实际利益和现实需求,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充分考虑决策对他们切身利益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执行方针、政策的具体行为中,善待每一位当事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合法权益,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总之在公众参与热情日益高涨的今天,治理者应该更加重视民意,善待民意,时刻保持同群众密切联系;通过良性互动,实现科学决策,推动社会进步。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要加快扶贫开发,促进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扶贫工作是我党十几年来一直坚持的利民为民实事,也是我党在新形势下帮助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新探讨和路径,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对于巩固党的执政之基,确保长治久安,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经过十几年的扶贫,部分农村稳定实现了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了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乡村面貌也得到很大改善。更让我们欣喜的是,贫困山区尽管收入不高,但对粮食直补、上学免费、村村通公路、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等说起来都很满意,怀感激之情,有一种幸福感。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实现农民收入翻番是“十二五”县乡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收入不翻番,谈不上经济翻番,加之有些农民因病、因灾致贫。所以我们应全面扎实搞好下乡包村活动,按照“帮包不帮办,帮忙不添乱”的原则,发挥指导帮带作用,协调推进扶贫任务落实。同时包村扶贫工作也是一项深入基层锻炼,了解群众疾苦,及时反映群众呼声和要求的好事,我们的干部一定要珍惜扶贫工作机遇,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指导那里的农民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扎扎实实帮助农民实现收入翻番,加快整个农村、农民致富步伐!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后进面貌不改变,帮包干部不撤回,一任接着一任干,打好扶贫攻坚战,在造福于民的大事业中不断做贡献,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特点规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狠抓落实,大力解决好百姓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才能化怨气为共识,变情绪为力量。每一位党员要以敬畏之心服务群众,以感恩之心对待群众,扑下身子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情办好,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加大大病、灾害、老弱病残、下岗职工救助等社会福利事业。只要我们以更加鲜明的群众观点增强群众观念,以更加坚定的群众立场维护群众利益,只有群众工作长效常态化了,才能确保政策在一线落实,社情民意在一线掌握,矛盾纠纷在一线化解,能力作风在一线提升。
 
(作者系汾西县非税征收局副局长 贾富平)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