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区域布局尚不够协调。各有关县(市、区)之间缺乏定位差异,存在项目重复和科技含量低层次竞争的情况,缺乏正确引导,盲目地跟风和扩张有可能会为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二是土地、资金、项目、人才四大要素还需要进一步落实。荒滩荒坡开发利用率低,可置换指标用地需加强统筹;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社会资金及地方金融业未得到充分利用;项目规模及辐射带动作用不够强;人才储备不足。
三是配套服务还不够完善。与经济带相伴的现代服务业,如果缺乏必要的技术、物流、交通、资产评估、服务中介等密切相关的商业服务产业的支撑,就难以满足经济带发展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
因此建议:
1.科学制定“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经济发展战略,尽快出台《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发展纲要》。发展经济带是以区域之间资源禀赋差异为基础的,各相关县(市、区)应该正视本地在区域经济布局与协调发展规划中所处的地位。冷静衡量自己条件,注重与区域经济的主行业及兄弟县(市、区)的补充性和差异性,充分利用经济带“四化一体”的经济发展优势资源力量,找准各个层次定位,认真处理好生态建设与工业园区的关系,制定客观科学和具有前瞻性的“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经济发展战略,建议尽快出台《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发展纲要》,确定我市“十二五”期间经济带总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从而为制定相关的规划、扶持政策提供指导依据,避免发展成“理想炒作”和盲目跟风。
2.加快“四大”生产要素的培育,为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一方面,满足经济带建设的土地要求,全面普查可复垦的非耕土地,充分开发利用,置换建设用地,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二是组建临汾金融投资与运营平台,构造规范有序的金融生态,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优化金融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各类资金,为经济带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三是要在争取项目上下工夫,重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引进。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为招商引资提供宽松的环境;四是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探索“猎头式”招才引智、顶尖人才定向推介等引才方式,增强科技创新和创业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及有效性;鼓励职业教育围绕产业转型发展积极调整办学定位。加大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
3.建立完善配套服务,打造完整产业链条。重视发展经济带所需的配套服务环境,特别要重视现代服务发展的支持作用。引进财务顾问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证券公司、现代物流公司等专业机构,为经济带的项目提供金融、技术、法律、物流等专业性的配套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到一些大型公司、企业、集团的入驻。而经济带的发展也必将反过来促进现代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在引进项目方面既要关注入驻走廊的数量,又要严把入驻项目的质量,设立严格的行业认定标准;另一方面,要重视项目之间的关联性,致力于发展产业基础,打造完善产业链,避免进驻单位各自为政,无法产生相应的集聚效应。合理布局划分工业、农业、文化旅游区域,努力达到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战略要求。需遵循经济规律,避免拔苗助长。尽可能减少非市场性行政力量追求GDP总量对行业重复建设所起的作用。在整个经济带区域内建立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相互促进、生态和谐的分工体系。错位发展、产业细分,避免产业同构带来的区域内恶性竞争。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建成商品粮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农业观光休闲基地。重点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一批辐射全省的大型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产地交易市场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作者系市政协常委、民革临汾市委副主委)
符庆辉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