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政工人员的观念、知识的更新是前提。首先,要对一些较为先进的知识经济观念进行总结,如知识资源观念、知识产品观念、知识再生产观念、新社会组织形式观念、新知识经济人才观念等等,并对每一位政工人才进行培训,从而使企业的干部带头实现创新思想新飞跃。其次,要加快实现政工干部的知识更新,一方面要钻研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专业知识,扩充自身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要关注高新管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本行业的最新工艺应用技术等等,从而让自己形成纵横逆向比较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框架,具备各方面的本领。另外要培养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管理创造能力,对自己的个人修养进行必要的武装和完善,争取超越自我。最后,知识结构的调整要通过加强职工“继续教育”体系建设来实现,让企业中不同层次、不同知识层面和不同等级的干部人才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最优结构组合,从而让企业的这个团队更具有智慧。
二是对政工人才进行合理且富有弹性的价值定位。政工人才的价值要得到充分承认,同时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也就是“以工作为中心”,要转向“以人为中心”,因为人才是企业的最大资源力量。要设计出有利于人才实现自我同时又能满足企业目标的管理措施,从而吸引和留住政工人才。改变传统的“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观念,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设计有利于人才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目标相结合的管理措施,真正吸引和留住政工人才。
三是为政工人才创造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企业对人才进行必要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是吸收和留住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为每一位人才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为他们的自我实现和未来成功铺好垫脚石,使他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价值所在,看到个人在企业中的发展前途,这样就可以保证人才与思想政治工作牢牢地拴在一起,更为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是注重从内部选拔政工人才。如果企业过多地从外部来提拔人才,会让内部人才有挫败感,觉得企业不够重视他们,也就影响了他们对工作的热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五是建立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薪酬制度。薪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流向。用贡献的统一标准,科学合理地评价不同岗位的贡献价值,建立有利于调动各方面、各种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薪酬制度,将有利于培养和留住政工人才。
六是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人的需要是复杂的,既有物质的、安全的等级较低层次的需要,也有社会交往、受人尊重的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的需要。相比而言,高素质的人才更注重较高层次的需要。
对企业来说,创造一个尊重人才的良好文化氛围,帮助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十分重要。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首先要培养人才的归属感。企业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出一支具有强的责任心、高素质、高质量的政工人才团队,充分发挥政工人才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作者系山西煤销集团蒲县公司党支部副书记)
耿丽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