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近年来,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从即日起,临汾市科技局将在本报开设“科技创新支撑‘率先转型全力跨越’”专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方位展示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的新成就、新举措、新面貌,在全社会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为即将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营造浓厚氛围。
作为全省唯一的“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试点示范城市,“十二五”期间投资3亿元,推广LED节能灯80万盏,实现年节电1.5亿度以上,年节省标准煤6000万吨,年减排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粉尘等排放物20万吨,将创造出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项目区域覆盖到我市浮山县、乡宁县、洪洞县、古县、曲沃县、隰县,提高了县(市)转化推广科技成果的能力,培育了科技型特色支柱产业,有效带动了农民致富和财政增收,如古县的5个乡镇21个村,近14000余名农民发展核桃生产,仅此一项可使全县农民增收1600余万元;侯马汤荣铸造公司拥有的铸造技术获得国家专利,研发出的汽车刹车鼓系列产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市场占有80%份额……近年来,科技创新作为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即将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将再次掀起新一轮的科技创新热潮,近日,记者就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当前发展现状及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临汾市科技局局长程世俊进行了专访。
记者:请您谈一谈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思路。
程世俊: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十分繁重。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如何构建适应转型跨越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动力机制,怎样体现在综改试验区建设中科技先行先试的力量,是摆在我们当前的两个重大课题。
为此,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着力建设新型工业大市、区域中心城市,中西部经济强市”的工作中心,以转型跨越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重大科技专项计划为抓手,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切入点,确立了“2523”发展战略,即: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科技服务体系“两大体系”;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工程、科技示范工程、科技培训工程、招才引智工程“五大工程”;抓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专项工作、知识产权专项工作“两大专项工作”;推进洪洞甘亭科技创新产业园区以及洪洞、古县两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三区建设”,旨在实现科技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着力提高科技支撑引领的能力和公共科技服务的能力,为率先转型、全力跨越,建设文明开放、富裕和谐新临汾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今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一号文件”,我市此项工作推进得如何?程世俊:中共中央2012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一步突出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主题,明确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定位。今年以来,我们以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大力推进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实施“百、千、万”农业增效示范工程,持续加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及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继续健全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4个,全市组织30个农村技术承包项目,300名科技特派员,3000个科技示范户,3000个科技技术能手,全市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农民24万人次,尧都、洪洞等6个县(区)有效地实施星火科技“12396”及“村村通”工程。
特别是在贯彻《意见》工作中,组织引导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基层,加强农村科技服务机制、模式的创新和能力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改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发挥科技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记者: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当前我市的工业科技取得了哪些成绩?程世俊:我市工业科技主要围绕自主创新这条主线开展工作,以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建中心、搭平台、搞合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提供引领和支撑作用。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建立了企业研发基地。我市每年在规模以上企业中,重点确定2-3家进行扶持建立科研开发机构,已经建立起侯马汤荣等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4个,霍化、侯马模范铸造、临汾新源华康等市级研发中心20个。二是发展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高新技术企业新的认定办法实施后,我市认定了华翔同创、山西光宇等17家高新技术企业。华翔先后引进日本“V法”铸造生产线,意大利和韩国两条精密铸造生产线,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山西光宇经过科技部门的培育,开发出大功率LED照明技术及锂电池系列产品,获得国家专利14项。三是实施制造业信息化。我市被列为全省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确定了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5家,市级示范企业30家,就普及ERP等信息化技术,先后培训管理人员1500人次,基层员工近万人次。四是全面启动科技创新园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全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推进大会精神,确定了侯马经济开发区陆港科技创新园、临汾经济开发区(洪洞·甘亭)工业园和山西翼城高端锻造科技创新园3个园区申报省级科技创新园。五是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紧紧围绕精密铸造、精细化工、新型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行业,培育新兴产业,共培育认定了琪尔康等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90余家,在增加民营科技企业数量的同时,积极扶持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通过培养和认定,增强了民营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使其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记者:产学研”合作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步骤,我市此项工作进展得如何?程世俊:加强“产学研”战略合作是我市科技创新的一项重点工作。2001年开始,我市连续举办了六届“产学研”高新技术发布洽谈会,每届会议都邀请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全国5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参加会议并发布科技成果及新技术,累计共签订技术合作协议233份。
一大批“产学研”合作项目相继开花、结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侯马汤荣铸造公司同太原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等合作开发制动鼓、轮毂、辅轮等产品,在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山西光宇同西安交大等单位合作开发LED产品,华翔铸造公司同中国铸造协会等合作开发铸造新技术等合作项目都取得了新的成果。与此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强化国际科技合作,多次组织有关企业人员参加了深圳高交会、北京科博会等科技交流活动,积极吸纳国际国内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山西双银电热能有限公司通过与拥有电热膜原创先进技术的韩国公司合作,经过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研究、开发新型产品,实施了年产200万平方米电热膜项目,总投资6800万元,目前已建成一条年产100万平方米电热膜生产线。项目完成后产值可达1.5亿,利税5000万元。
记者:请您谈一谈我市在构建科技服务体系及招才引智方面工作。
程世俊:多年来,我市以创新科技管理和服务为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政府为引导的科技管理服务体系。内容包括:实施科技项目计划,从项目的申报、制订计划、实施监督,到项目完结,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近五年来,我市共申报并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153项,争取科技经费5000多万元。市本级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00多项,下达科技经费6000多万元;设立科技进步奖,从1998年起,共奖励了238项科技成果;在资助专利技术方面,自2007年以来,共资助专利申请836项,资助资金105万元。今年,我们在科技研发经费中安排了专项资金,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专利申请和专利技术的推广应用,力争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全年专利申请量650件的目标任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近两年,我市共引进高层次人才225名,其中海外人才51名,建立侯马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心、洪洞县甘亭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等人才创业基地31个,为全市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记者 李辉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