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党和群众间的“连心桥”

2012-03-15 09:24: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这样的干部,我们最欢迎!”在全省开展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以来,霍州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为目标,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六个一”要求,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三抓三促进”活动,认真贯彻落实袁纯清书记《致全省干部的公开信》要求,扎实开展领导干部住村包村增收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日前,记者就此项活动的开展对霍州市委书记陈纲进行了采访。
陈纲认为,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是省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全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到人民中去、拜人民为师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只有真正“沉”下去,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会“浮”出来,工作中的偏差、盲点才会“亮”出来。因此,霍州市对此次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高度重视,严格要求,扎实推进。特别是市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坚持到基层一线去,到困难的地方去,到矛盾多的地方去,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架起了一座联系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如何使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不流于形式?陈纲说:“活动伊始,霍州市就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制订了详细的方案,形成责任明确、分工合理、执行通畅、监督有力的管理体系。市四套班子领导、市直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 责人及相关干部近300余人,全部确定了自己的联系点,分季度确定了工作目标,即一季度围绕了解村情实际、农业旱情及农户生活情况三个重点,制定帮扶计划;二季度围绕换届选举工作,迎接‘七一’表彰,掌握‘两定’目标进展情况,解决具体问题;三季度围绕指导联系村开好民主生活会,推进‘两定’目标,落实开展活动;四季度围绕指导农村搞好‘两委’换届,开展年终评议,做好走访慰问。每位下乡住村领导每年下乡住村时间不少于5天,下乡干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拉近与农民的距离,了解农民的思想与希望;与基层党员干部深入交流,理清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开展结对帮扶,及时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广泛走访群众,听取群众意见,体察群众困难,及时解决群众反映问题;记好民情日记,认真及时记录群众的诉求、愿望,及时掌握活动开展情况;市级领导撰写调研报告,认真总结下乡住村联户活动实际经验。为保证活动不变味、不走样,霍州市提出了‘不准高接远送、不准层层陪同、不准提前准备接待、不准索要农副产品、不准提额外要求、会议不准摆水果和烟、吃饭不准到县城或乡镇’的‘七不准’规定。确保下乡干部真 正做到深入农村基层,了解民众疾苦,解决实际困难。”
目前,霍州市共有25名四套班子领导、56个市直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及相关干部近300人住村包村,制定帮扶计划56个,帮助56个村制定了5年增收计划,记录民情日记405篇,撰写调研报告30篇,围绕增收为群众办实事300余件。下乡住村活动使一些贫困落后的农村呈现出勃勃生机。
谈到对活动的下一步打算时,陈纲表示:“省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农民收入翻番’的宏伟目标,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今后,霍州市将严格按照省委‘六个一’的要求,在全市叫响‘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的主流意识,以‘抓产业发展,促农民收入翻番;抓基础设施,促进村居环境改善;抓作风转变,促进干群关系融洽’的‘三抓三促进’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着力加快推进各项帮扶计划全面实施,一帮到底、一帮到富、一帮到强、问题不解决、群众不满意,住村工作坚决不撤回,真正做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干部变作风、群众得实惠’。”

记者 鲁剑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