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春季播种有讲究

2015-03-13 08:20:3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是种植中药材的大好时节。种植中药材,其繁殖方法有压条、嫁接和种子直接播种育苗等。对于春季种子直接播种育苗来说,种植户怎样才能既保发芽率,确保苗全、苗齐、苗壮,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此,记者采访了市果树蚕桑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张文雄。

张文雄介绍说,中药材春季播种,应把握好以下关键。根据中药材的生长习性,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栽种,也可选一般农田种植。土壤过黏、过硬,会造成其块根发育不良细长,使产量降低。土壤积水,块根容易腐烂。

一般应该在前作收获后到上冻前,深翻土地30厘米左右,翻地时施足底肥,亩施充分腐熟农家肥2-3方;第二年春天种植前,再亩施磷钾含量较高的复合肥30公斤——60公斤,年前深翻时未施农家肥的需混加生物有机肥60公斤——80公斤,旋耕一次,耙平整细。

春季播种中药材一般于4月中下旬土壤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为宜。也可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提前或推迟播种。

张文雄说道,在播种技术上应注意:1、生地。生地要选择经过倒栽的一代种栽进行播种。先将种栽掰成5厘米长的小段,晾晒12个小时,伤口愈合后进行播种。行株距20×15厘米,亩用种40公斤---50公斤,播种深度2-3厘米,播种过深出苗情况不好。播种后覆盖地膜。近年来,部分药农试用先覆盖黑色除草地膜,后打孔播种,大大减少了除草用工,效果很好。2、丹参。(1)分根繁殖。选择粗度0.8-1.0厘米、色正、无病虫的根条作种根。行株距33×20厘米,亩用种根40公斤。将新鲜种根整条带入田间,掰成5-7厘米的小段,现掰现栽,大头朝上,直立栽入沟内,种根段顶部与沟底持平,栽后用脚轻踏一遍,然后覆盖地膜。注意不可提前将种根掰成小段,否则会出现头朝下不出苗现象。(2)芦头繁殖。收挖丹参根时,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粗根供药用,将直径0.6厘米的细根连同根基上的芦头切下做种,栽种与分根繁殖法相同。(3)育苗移栽。栽种前先覆盖黑色除草地膜,然后按行株距33×20厘米挖穴,穴深视根长度而定,栽植深度以种苗原自然生长深度为准,每穴栽入幼苗1——2株,亩用种苗10000株左右,栽后浇透定根水。栽植以多云天气或晴天15:00以后为好,幼苗失水少,成活率高。种子在直播上,亩播量2公斤。播前用碧护水溶液浸种2小时,捞出后与2倍体积湿沙混合,在地面上按行距15——20厘米开浅沟,耱平沟底,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地表,不覆土。播后稍镇压,并覆盖麦糠或秸秆遮阴。近年来,部分地区采取用铁耙开沟,宽幅播种,在减少除草用工的同时,提高了经济产量,效果很好。 记者 杨文婷 王婧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