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研究员党建友:今冬小麦这样播种优质又高产

2020-09-24 09:20: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今年我市小麦单产创历史新高,夏粮喜获丰收。小麦高产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市确保耕地数量和粮食播种面积的稳定,另一方面是大力推广粮食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确保优质高产。

  那么,在今年冬小麦临近播种之际,广大农民朋友如何因地制宜择优“选种”,实现小麦优质高产?如何规范化操作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小麦如何绿色高效平衡施肥,如何科学拌种?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研究员党建友。

  记者:如何因地制宜选择抗旱节水品种、稳产高产品种、优质特色品种实现小麦高产优质?

  党建友:今年我市8月份降雨多底墒足,为小麦播种提供有利条件。冬小麦种植,旱地种植耐旱优质中强筋品种;中肥力和扩浇地块种植优质强筋品种;高水肥地块种植高产品种。

  我市地处山西南部。针对南部中熟麦区水地,主导品种有品育8012、翔麦23、烟农999、石4366;大面积种植品种有济麦22、良星99、鑫麦296、尧麦16、山农29等;优质强筋品种有济麦44、石优20、师栾02-1、藁优2018、藁优5218、晋麦95号等;南部中熟麦区旱地,主导品种有运旱139-1、运旱805、长麦251;大面积种植品种有运旱20410、临丰3号、品育8161、晋麦97号和长8744等,优质强筋品种有运旱618、运旱115、晋麦101、晋麦92号等。

  记者:选准小麦品种后,如何规范化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党建友:“麦在种,秋在管”说明了小麦播种的重要性。精细整地。旱地麦田应在8月上中旬深翻,或7月中旬深松配合8月上中旬深翻,深松30-35厘米,深翻25-30厘米;水地连续旋耕麦田,应每隔2-3年深松一次,打破犁底层,促根下扎,深松深度25-30厘米。旋耕整地按照“深旋浅播”原则进行,即秸秆粉碎后先深旋耕一遍,旋耕深度15-18厘米,使秸秆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合,然后浅旋播种,播种深度3-5厘米。旱地小麦可施肥整地播种一次性完成,表墒差时可增加播深一厘米,推荐探墒沟播技术,确保出苗;水地麦田表墒差时,可在播种后2天浇灌蒙头水,确保出苗。播前播后镇压。整地镇压可使耕层土壤踏实,避免因悬虚造成深播弱苗和播深不一。播后镇压可使土壤与种子紧密接触,种子快速吸水出苗,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增强抗旱能力;播后镇压应随播随压,表墒差应重镇压,表墒过大,应推迟镇压,避免板结,影响出苗。

  “三适”播种。适期、适量和适墒是确保苗全、苗齐和苗壮的关键。

  适期播种:全球气候变暖,品种春性增强,小麦进入越冬期时间推迟,因此播期也应相应调整。旱地小麦越冬期壮苗个体为6叶至6叶1心,即冬前0℃以上积温达650℃左右为适播期;水地小麦越冬期壮苗个体为5叶1心至6叶,即冬前0℃以上积温达570℃左右为适播期。半冬性品种平均气温在14-16℃,冬性品种在16-18℃播种为宜。南部麦区适播期:旱地为9月28日-10月10日,水地为10月5日-15日。

  适量播种:壮苗由健壮个体和合理群体构成。适播期内,确保旱地亩基本苗15-20万,水地亩基本苗25万左右。因此,旱地小麦亩播量7.5-10.0 公斤,地膜覆盖小麦亩播量7.0-8.0公斤;水地小麦条播亩播量12.5-15.0公斤,撒播亩播量17.5-20.0公斤。整地质量差或表墒差的地块,应亩增加播量1.0-2.5公斤;高肥力地块可亩减少播量1-2公斤,早播或晚播应相应减少或增加播种量,按每天0.25-0.5公斤减增。

  适墒播种:耕层0-2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65-70%是最适宜播种的墒情。若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出苗困难的田块,水地可在播后浇蒙头水,旱地可增加播深或重镇压,促进出苗。

  记者:如何绿色高效平衡施肥?

  党建友:小麦属氮反应强烈作物,但对磷反应能力相对较差。根据我省麦田土壤肥力情况和产量水平,大力推广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化肥精准减施与机械深施技术,有机替代地力提升技术等。平衡施肥按照“高氮中磷低钾,补中微量元素”施肥或选用复合肥;减施按照“少量减氮中量减磷大量减钾,增施中微量元素”,优化化肥配比,实现减施增效。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大力提倡有机替代,即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200公斤,可替代20%-30%化肥用量。

  旱地麦田一般亩施纯氮10-11公斤、磷(P2O5)6-7公斤,复播秸秆还田地块亩应增加纯氮1-2公斤,氮磷肥一次性底施。

  水地麦田根据产量平衡施肥:亩产≥600公斤麦田,亩施纯氮16-17公斤、磷(P2O5)7-8公斤、钾(K2O)3-4公斤,多元微肥1-2公斤;亩产500-600公斤麦田,亩施纯氮14-16公斤、磷(P2O5)6-7公斤、钾(K2O)3公斤,多元微肥1公斤;亩产400-500公斤麦田,亩施纯氮12-14公斤、磷(P2O5)5-6公斤、钾(K2O)2公斤,多元微肥1公斤。

  有机肥和磷钾肥全部底施,秸秆还田地块氮肥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优质强筋小麦氮肥60%底施,20%拔节期追施,20%孕穗期追施。

  记者:如何科学拌种实现绿色防控病虫害?

  党建友:拌种是防治地下虫害和苗期病虫害最简单有效的方法,部分长效拌种剂甚至可有效控制拔节前病虫害。因此,播前应科学种子包衣、拌种或土壤处理,杜绝“白籽”下种。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发生较重地块,应根据病虫害发生种类和程度将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相结合。病害发生较重麦田,可用戊唑醇(立克秀)或三唑酮(粉锈宁)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麦田,可用辛硫磷、毒死蜱拌种;病虫混发地块,用辛硫磷或甲基异柳磷+三唑酮或戊唑醇复合拌种;推荐使用噻虫嗪·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复配剂,或用吡虫啉·戊唑醇复配剂等高效低毒长效种衣剂拌种。拌种应随拌随播,不可曝晒和久置。

  土壤处理应在整地时进行,病害发生较重田块,应用五氯硝基苯,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地下害虫较重田块,应用辛硫磷乳油,或甲基异柳磷乳油,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拌细砂土20公斤,均匀撒于地表旋耕入土。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