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瑜庆:打造“五个能源” 蹚出转型新路

2020-09-26 09:39:3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血脉。临汾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进程中,能源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发挥排头兵作用,助力全市蹚出转型新路?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市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瑜庆。

  “临汾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主焦煤生产基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能源工业是全市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的重要支柱产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能源系统将紧紧围绕高质量转型发展这一核心任务,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着力让煤炭产业‘老树’发新芽、开新花、结新果,着力延伸煤成气产业链,着力提升风光和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占比,实现能源产业的华丽转身,为临汾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能源智慧、能源力量。”听明记者来意,张瑜庆稍加思索,便出口成章。

  履新半年多来,张瑜庆紧紧围绕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深入基层一线、了解企业走势、需求和困难,倾听专家、企业家、管理者和基层干部职工的心声,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度研判全市能源发展状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做到天线架得准、地线接得实;聚焦“十四五”转型出雏形战略目标,提出了打造“五个能源”蹚出转型新路的战略愿景。访谈中,张瑜庆重点对“五个能源”进行了解读:

  打造智慧能源,加快产业升级。信息化时代,企业生产智能化是必然选择,运营网络化是现实选择,管理数据化是科学选择。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打造智能矿井、智慧企业。

  打造绿色能源,推进生态建设。加快生态修复、矿区修补,加速推动研发、技术、资本、产业有效对接,建设矿山花园,培育绿色产业,促进绿色发展,助力山清水秀和天蓝地绿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文化能源,推动文明发展。继承弘扬煤炭精神、石油精神、电力精神,以法治文化为底色,创新发展能源文化,实现法治文化与能源文化的全面融合、相互成就,讲好能源故事,传唱能源文化,引领临汾能源行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担当社会使命。

  打造清风能源,淬炼能源铁军。把政治作为最高的标准、把品德作为最硬的底牌、把廉洁作为最大的底气、把担当作为最强的实力,创新育人选人用人管人机制,让吃苦者吃香、出力者出彩、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锻造能源铁军。

  打造幸福能源,增进民生福祉。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能源人的奋斗目标,始终把提升能源产业水平和产品质量作为能源人的追求目标,将能源产业打造成为阳光产业、幸福产业、支柱产业,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放心、更安心、更舒心。

  “在转型发展这个总纲引领下,不能就能源说能源。”张瑜庆话锋一转,话题进入更宏阔的境界。打造“五个能源”必须要放到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个大局中去谋划、去提升、去推进。在张瑜庆看来,被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对临汾来讲是机遇、更是挑战,是一个新名片、更是一张新考卷,临汾能源系统要为这张新名片增辉添彩,把这张新考卷答出异彩。

  要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作贡献,必须实现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彻底扭转“傻大黑粗”的形象。张瑜庆坚定地说,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重要指示精神,依托国内双一流高校、世界或国内500强企业,创建冠有“国标”的临汾能源科创实验室,蹚出一条集“产、学、研”一体发展的新路来。推进实施好煤炭、新能源、煤成气等领域谋划的总投资接近1100亿元,其中新能源和煤成气类项目投资占比接近50%的44个重大项目。有科技创新的支撑、有“千亿工程”的注入,必将有力带动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有力支撑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要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作贡献,必须对标省委、省政府“五大基地”建设和市委、市政府“三大基地”建设目标,勇担使命、乘势奋进,统筹推进沿黄、沿汾、太岳“三大板块”均衡发展。张瑜庆娓娓道来:一是优先发展沿黄板块。沿黄7县属欠发达区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要突出光伏产业开发,打造乡宁、蒲县煤炭5G+智能化开采明珠产业,建设鄂东气田、大唐煤成气发电新型综合能源基地,让能源产业成为贫困山区决战脱贫、决胜小康的命脉工程。二是重点发展沿汾板块。沿汾6县属较发达区域,尤其“一城三区”,是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核心区域。要突出解决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的发展难题,培育新兴产业,强化节能优先,借力沿汾“六大开发区”功能定位和产业特色,实施能源产业强链行动,打造“沿汾”品牌,培育以洪洞煤矸石新型材料加工为示范的高效循环利用基地,布局以消纳生活垃圾、农林产物为导向的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在资源型区域转型发展上先行一步。三是加快发展太岳板块。太岳山区4县既有打造煤焦等传统工业集聚区的优良禀赋,又有发展现代农业、医药产业的天然优势,还有青兰高速、中南铁路等交通优势。要以打造煤化工氢能发展基地为方向,主动承接沿汾各县产业转移,发展以安鑫焦化为样板的“煤—焦—气—化—氢—储”一体化产业链和循环经济模式,与风光电发展形成互补。

  要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作贡献,必须解决好打赢蓝天保卫战中的能源问题。张瑜庆说:“‘打赢蓝天保卫战’,事关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事关经济发展质量、事关临汾营商环境。要对标市委、市政府打赢蓝天保卫战决战决胜计划、攻坚重要举措,集中精力打‘七寸’、刮骨疗毒治‘顽疾’、锲而不舍求‘全胜’。今年要将清洁取暖进行到底,完成改造12.42万户、1406.84万平方米,全力以赴保障洁净煤使用入户率达到90%以上,建立机制保障,久久为功;坚决淘汰煤炭产业落后产能405万吨,坚定推进中煤王家岭智能化矿井试点建设和安泽登茂通、古县老母坡、洪洞基安达等矿井无煤柱开采、矸石返井或充填开采试点建设;正在实施的6个油气项目、12个新能源项目年内要分别完成投资15.8亿元和29.46亿元;同时,还要实施洗选企业专项整治和充电桩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十三五”期间能耗强度下降15%、能耗增量不超过390万吨标准煤、煤炭消费总量不超过4275.32万吨这样一个硬性指标。”“以蓝天保卫战倒逼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更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核心和重点。”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人才,企业和人才的兴旺离不开发展环境。”张瑜庆不仅在研究发展思路、梳理重点任务,也在一直思考着开方抓药。

  推进能源革命综改试点工作,企业是主战场,企业家是主力军。必须树立鲜明的导向,鼓励支持引导临汾的能源企业家二次投资创业、助力家乡转型发展,为临汾转型崛起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干部队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没有人才,事业归零,没有品行,人才归零。”组工干部出身的张瑜庆,对干部和人才工作十分重视。他认为,忠诚、干净、担当是检验新时代能源人的标准,没有忠诚,能力一文不值;没有干净,就没有做事的底气和成事的保障;没有担当,平台、舞台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他明确提出打造有政治定力和执行能力,培育具备“六大”素养、忠诚干净担当的能源干部和人才队伍,发现选用一批胸中有责、眼里有活、手上有招、群众公认的好干部。通过系统大练兵,全面提升队伍的精气神和战斗力。

  企业能不能引回来,人才能不能招进来,环境和平台是关键。对此,张瑜庆有深刻的理解。“环境就是财富,效率就是金钱,没有营商环境的高质量就没有发展的高质量,这是市委书记董一兵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会上的最强发声,也是能源工作的基本遵循。”张瑜庆如是说,“必须创造更加宽松的营商环境,一门心思解企需,一腔赤诚优环境,陪企业风雨,助企业家圆梦,特别是围绕项目建设,做到企业的困难在哪里,能源干部就陪伴到哪里,真正实现让能源领域的企业家在临汾发展顺心、投资放心、挣钱创业更有信心。”

  “作为能源大市,我们定位很明确、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在蹚出能源革命新路的实践中争当排头兵,探索临汾路径,拿出临汾方案。要以‘我将无我不负组织、我将无我不负事业、我将无我不负临汾能源人’的豪情壮志,勇立潮头,勇于担当,勇往直前,率先蹚出临汾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为临汾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能源智慧、凝聚能源力量。”

  “百年岁月当代好,万里江山临汾美”“能源无墨千年画,项目无弦万古琴”。访谈过程中,张瑜庆妙语连珠,新理念、新思维、新格局脱口而出。谈到能源,他始终激情澎湃,思绪多彩,极富感召力。有什么样的领导,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干部队伍,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我们对临汾能源的明天充满期待!

  记者 高秀云 刘超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