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32,同比下降12.2%,改善率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第24位;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Ⅱ类2个、Ⅲ类2个、Ⅳ类5个,优良水体比例44.4%,改善率在全国排名第12位;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环境风险基本得到管控……
2021年,我市自我革命、破釜沉舟,以不要污染的GDP的坚强决心,按照“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化推进思路,调结构、限产能,关停污染企业,改造骨干企业,全方位实行绿色发展,大规模兴起能源革命,大面积启动水污染治理工程,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绩来之不易,未来任重道远。新的一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如何负重赶超,实现新的突破?近日,记者专程采访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李永芳。
记者:李局长,去年我市空气和地表水改善情况不错,在此表示祝贺。在新的起点上,我市将采取哪些措施巩固治理成果,开创环境治理新局面?
李永芳:去年,我市环境空气和地表水质量实现持续改善态势,但排名依然在全国后位,被动局面仍未彻底改变。今年,我们将知重负重、向难克难,以“四大行动”“四个提升”“三个稳定”为主要抓手,全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环境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在全国排名实现进位。
记者:何为“四大行动”,将如何开展,实现哪些目标?
李永芳:所谓“四大行动”,即:实施冬防攻坚专项行动,春季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夏季控臭氧专项行动,秋冬防综合整治专项行动。
由于种种原因,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一直是我市的短板,社会关注度最高,治理压力也最大,“四大行动”就是专门针对环境空气质量而言,我们决心分时段、分指标、分重点攻坚,让蓝天常驻。
实施冬防攻坚专项行动,夯实全年基础。1至2月是全年指标高值期,我们此阶段将重点管控PM2.5和CO。主要依靠三方面措施,工业减排,多措监管工业企业停限产措施落实到位,对全市25家重点企业持续实施低于超低排放标准的限值排放;散煤整治,强力推进燃煤、燃煤设施和柴禾“三清零”,严防反弹;面源防控,持续强化工地扬尘管控,市区渣土车辆全部使用纯电动车,全面压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同时,夏病冬治,针对去年臭氧污染突出问题,同步全面排查涉VOCs企业,提前开展针对性定策整治等前期工作。
实施春季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做到优中更优。3至5月的重点是扬尘管控,我们此阶段将重点管控PM10,从三个方面入手,在建筑施工工地上,细化“六个百分之百”管控措施,安装扬尘在线监控系统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实时监测颗粒物浓度,严查抑尘措施不到位行为。在城市道路、建筑上,对市区及周边道路实施“以克论净”,重点区域每周开展不少于1次清洗作业,沙尘高发时段加密清洗频次。在其他面源上,对市区裸地进行再排查,全面建档入册,针对性开展整治,加大市区周边“五堆”治理,全面减少扬尘排放。同时,启动清洁取暖改造工程建设、“供热解绑”等工作,全面开展“创A退D”行动,引导重点企业创A创标杆,同步对生产工艺落后、环境治理无望的企业依法依规实施淘汰退出。
实施夏季控臭氧专项行动,力保优良天数。6至9月为臭氧污染高发期,我们此阶段将重点管控臭氧,主要抓好工业源和生活源,工业源方面,对前期排查未完成整治的涉VOCs企业加严管控措施,对动静密封点在1000个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开展一轮泄漏检测修复。同步开展VOCs走航监测,掌握重点企业排放VOCs类型、强度、时段等信息,有针对性实施管控。生活源方面,加快全市加油站3次油气回收和汽修企业“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分解)”工艺改造,未完成的停业整治。启动市区下水道井口单向阀遮盖试点建设工作,降低下水道挥发性有机气体放散影响,确保夏季优良天数比例大幅提升。同时,推进重污染企业关停退出,完成古县正泰、晋豫、利达3家焦化企业关停退出工作,完成“一城三区”烧结砖瓦企业布局调整工作。
实施秋冬防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实现全面进位。10至12月秋冬防是全年最后的冲刺期也是最难的攻坚期,我们此阶段将继续严格管控PM2.5和CO。一方面狠抓工业企业,继续对全市重点行业企业实施特别限值排放,在达到排放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压低污染物排放浓度,减少排放量。另一方面,扎实做好禁烧工作,全时段、全方位开展散煤、秸秆禁烧巡查检查,严防散煤、秸秆污染。同时,严肃执法问责,继续采取晨查、夜查、交叉检查、领导带队抽查等方式,持续保持打击违法排污高压态势;充分运用量化问责办法和散煤污染整治规定,强化问责处理,倒逼各项管控措施落实到位。
记者:“四个提升”具体内容是什么,将如何开展?
李永芳:去年12月,我市国考断面中5个水质为Ⅱ类,3个水质为Ⅲ类,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8.9%。去年成绩不错,今年还将继续严格监督监管,全市调度,以“四个提升”,让绿水常清。具体内容是:
工程治水,源头提升水质。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方面,推进满负荷扩容改造的按期建成投运,对出水达不到地表Ⅲ类的进行提标改造,对冬季生化池温度达不到15度的建设提温工程,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在雨污管网方面,加快实施城市建成区雨污分流改造,持续扩大全市城区雨污分流覆盖率。在人工湿地方面,对沿黄5个国考断面所在县现有的人工湿地实施提标改造,未建的谋划建设。在工业企业方面,对水污染防治设施不能保障稳定达到零排放的,实施深度治理改造,确保外排水达到地表Ⅲ类。
严防严管,过程提升水质。主要抓好“清、控、管、治”4个字。“清”,就是深入开展“清河行动”,全面清理河道内垃圾等废弃物,对影响河流水质的底淤进行清理;“控”,就是严格管控农田灌溉退水直排入河,退水渠非汛期实施闸坝封堵;在临近河道的农田耕地沿河一侧设置土堰,确保非汛期农灌退水不入河。“管”,就是加强涉水企业和无排水口的畜禽养殖、屠宰、酒类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的监管,严防借夜间、雨期偷排偷倒。“治”,就是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按照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对1436个入河排污口实施监测、溯源分析、分类整治。
生态补水,自净提升水质。统筹多方力量实施生态补水,全面保障灌溉期和枯水期汾河、浍河等河流生态基流。全面鼓励达到地表三类的矿井水、循环排污水等用于河渠补水,提升河流自净能力。
监测预警,压责提升水质。每月对全市入河排污口水质进行监测,每日对重点河流考核断面水质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反馈,并按照“查测溯治”要求督促整改,做到问题动态清零。
记者:在土壤和固废治理方面情况如何,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
李永芳:近年来,我市土壤、固废环境以及生态保护区整体保持稳定。今年将进一步强化治理、监管、引导,力保“三个稳定”,让黄土复净。
强化监管,力保土壤环境稳定。严格污染地块准入管理,全面排查防范风险隐患。继续加强对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的监督管理,完成国家、省土壤地块调查任务。
强化治理,力保固废危废稳定。持续对固废现有堆场开展“回头看”排查,确保问题动态清零。对危废,有序推进危险废物等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危废全过程监管和打击体系,保证生态环境安全。对医废,扎实做好医废补短板工作,督促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加快微波消毒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环境监管,确保疫情期间的医疗废物合理、科学、安全处置,力争“日产日清”。
强化引导,力保生态屏障稳定。强化示范引领效应,继续组织有创建基础的县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同时,深入开展自然保护区“绿盾”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持续做好自然保护区内卫星遥感问题线索的核查工作,全力保护自然生态保护区整体稳定。
筚路蓝缕,更需踔厉奋发,荆棘载途,便可无惧而往。李永芳表示,2022年我们将用更大决心、更硬举措,在“赶考”中做好“补考”,在奋斗中实现奋进,坚决打好今年的“翻身仗”“正名仗”,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续写临汾环保壮美诗篇。
记者 刘超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