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作为全市转型跨越发展第一梯队,今后五年,蒲县将以科学发展为统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抓住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大好政策机遇,以“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再造一个新蒲县”为奋斗目标,牢固树立“三种理念”,全面统筹“四个发展”,努力实现“五个新跨越”,全力打造全省山区一流县、全省转型跨越先行县和全省全面小康示范县。
统筹“四个发展”:一是统筹城镇与农村发展。优化城乡之间资源合理配置和共享,积极探索发展特色产业的新路子,引导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加快以民生改善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实现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幸福与经济同步增长。三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既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要注重产业开发。四是统筹煤炭产业和非煤产业发展。推动转型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坚持走以资源换项目的路子,引导煤矿企业参与兴办非煤项目,拓宽发展领域。
努力实现“五大跨越”:一要在工业新型化上实现新跨越。做好煤炭资源整合后续工作,24座新建矿井于明年全部建成投产,将形成200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强化“全循环、抓高端”的理念,着力打造煤—电—建材、煤—焦—化、冶炼—铸造—加工三条产业链。二要在农业现代化上实现新跨越。围绕一县一业,加快10万亩核桃基地、10万亩马铃薯基地、5万亩苹果基地、5万亩小杂粮基地和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按照“巩固成果、提高标准、提升档次”的原则,以推进新的“五个全覆盖”为契机,以公路沿线为重点,整合资源,全面配套,打造一批精品村、示范村、亮点村,以点带面,连片建设,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三要在特色城镇化上实现新跨越。以打造“山水园林的生态县城、文化时尚的魅力新城、休闲避暑的旅游胜地”为城市定位,实施城市框架“东延西扩”、城市绿地“南北上山”、现有城区旧城改造等三大框架工程,县城规划面积由3.8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突出生态特色,因势造绿,依水造绿,合理布局公用设施,确保到“十二五”末,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四要在设施配套化上实现新跨越。交通方面,投资10亿元,实施交通建设“三大干线”工程。依托山西中南部铁路交通优势,规划配套建设公路连接线、煤矿铁路专线,力争“十二五”末,形成出境铁路、公路“两横三纵”,乡、村循环公路四通八达的大交通格局。水利方面,把“引黄入蒲”作为事关全县长远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到2014年建成投用,实现从“水瓶颈”向“水支撑”的转变。电力方面,投资3亿元,加快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新建肖家沟220千伏输变电工程、蒲城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启动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工程。交通、水利、电力设施的配套升级改造,将为转型跨越、先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五要在民生普惠化上实现新跨越。强化社会保障,扩大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等保险的覆盖面,实现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积极扩大社会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提高公职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建设,不断提高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今年,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郑重承诺的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农村自来水入户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等八件实事已基本兑现,集中供气、供热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农民冬季取暖用煤补助工作也正在抓紧落实,全县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邓彩彪和闫建国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县上下将认真贯彻落实市三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务实的工作,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在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征程中,努力开创崭新业绩,为“争当排头兵,再造新临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记者 侯映坤
【责任编辑: 刘静】 |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推进转型跨越发展 实现曲沃强势崛起
下一篇: 凝心聚力谋发展 开拓创新求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