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生态文明方向 激发民生经济活力

2014-05-22 08:25:01 来源:临汾新闻网

去年以来,我市林业部门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作为肩负生态文明建设重任的林业部门,如何贯彻“两会”精神,进一步推动林业大发展?日前,记者就此项内容专访了市林业局局长丁向阳。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驱动、改善民生,推动新一轮大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这为我市今后的林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明确途径。”谈及新的历史时期我市林业发展面临的现状,丁向阳毫不讳言地表示“机遇和挑战并存”。“年初召开的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我市已经确立了相应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接下来全市林业部门的重头工作就是围绕工作思路将采取哪些相关措施应对新挑战、实现既定目标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谋求林业大发展。”年初召开的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确立了今年全市林业工作的工作思路为:围绕“一路”(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生态植被修复)“两区”(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太行山水源涵养区植被恢复)“四县”(吉县、乡宁、古县、浮山示范县建设)“两防”(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两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营造林机制改革)的总体框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两山、两网、两林、两区、双保”五大工程建设,全年为我市森林覆盖率提升1个百分点。目标任务为:完成营造林45.2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7.32万亩,封山育林7.89万亩;完成四旁植树1200万株;完成育苗9万亩。确保全年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4‰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2‰以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集体林权流转试点和国有林场试点改革;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实现林业产值增长15%的目标。

“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生态是林业发展的方向,经济是林业的活力来源,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通俗点儿说就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丁向阳表示,以生态和经济为“鸟之双翼”,围绕造林绿化、资源管理、深化改革和科技兴林四方面重点工作,市林业局作出了精心部署。

造林绿化方面,生态林业以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工程、通道绿化工程、太行山水源涵养林工程为抓手,以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植被修复工程、涝巨河生态治理工程、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建设为重点,将林业生态建设纳入全市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范围,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民生林业采取“稳定红枣、发展核桃”的思路,探索发展连翘、双季槐、翅果油、杜仲等经济林树种,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同时,积极发展非木质利用产业,扩大林下种植、采摘和养殖,壮大种苗、花卉产业,开发森林旅游,强化林产品深加工,扶持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资源管理方面,以增加森林资源蓄积为目的,进一步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

强化林业行政执法,开展各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毁林占地、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强化火源管理,加大网格化巡查和定点责任巡护力度,严格“四包”责任落实,开展“农林交错 区清理”活动,深入基层手把手开展培训,加强森林防火半专业队建设,打造一专多能(懂防火、防虫、经济林技术)队伍,严格值班值守,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强化森林病虫害监测能力,严格实行种苗检疫制度,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森林病虫害。

强化林地管理,严格林地征占用审批,严格执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严格管理林木采伐限额,坚决守住生态红线。强化综合保护,整合天然林保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两大项目,建立健全管护队伍,形成以设施管护为基础、统一管护和自主管护相结合、委托管护为补充的森林资源综合管护体系。

深化改革方面,进一步推进林权配套改革,逐步探索公益林补偿、发展林业合作社、森林保险、林地流转等政策机制。按照《山西省集体林权流转办法》,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程序。进一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督促各县(市、区)按照2013年市政府办公会决议,尽快理顺国有林场公益事业单位定位,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财政支持,提升发展能力。进一步推进造林机制创新,引深推广开发式、合作式造林,努力实现部门林业向社会林业转变。积极探索购买式、股份制造林,努力加快造林绿化市场化发育进程。

科技兴林方面,加大对红枣裂果、核桃早春冻花等技术攻关力度,大力开展红枣与核桃综合丰产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兴林富民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并将组织技术专家长期深入基层帮扶指导,举办多期培训班现场授课,集中解决核桃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的现状,实现经济林产业园区化示范、标准化栽植和专业化管理。

“我市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黄金期,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

‘两会’精神指导下,全力以赴抓好落实无疑是开创林业工作新局面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丁向阳对记者说。就如何将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市林业局制定了有效措施,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高位推动、部门联动、社会互动,凝聚林业工作合力。2014年,我市将继续推进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生态修复工程、涝巨河生态治理工程。同时,还要打造“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并计划在5年完工。进一步建立健全示范机制、联包机制、激励机制、交流机制、管护机制,推进全市林业良性发展。

财政为主、社会筹集、项目组团,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在财力投入上,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比例、制定优惠政策、整合涉林资金等多项措施,集中推动林业发展,力争今年全市林业计划投资比2013年增长10%,并逐步形成长效化、规范化、制度化投入机制。

注重载体,强化监督,严格奖惩,提升林业工作水平。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提升年”和“经济林管理年”活动,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发挥示范作用。加大督查力度,抽调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联合督查组,对17个县(市、区)进行巡回督查。细化硬性考核指标,通过实实在在的数字和引证资料进行年度考核,达到促工作、抓落实的目的。

 

记者 段碧蓉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