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谋划财政布局 全力推进任务落实

2014-05-21 08:19: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2010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此,“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建设让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难得机遇,财政工作更是如此。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财政总收入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的预期目标。任务已明确,如何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实现预期目标?近日,记者采访了市财政局局长程明温。

采访一开始,程明温告诉记者:“截至3月底,全市公共财政收入完成33.58亿元,为预算的26.82%,顺利实现了首季‘开门红’。”紧接着,他话锋一转、表情凝重地说:“经济决定财政,没有经济的支撑,财政就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多年来,我市经济过度依赖能源原材料产业扩张的发展方式,煤、焦、铁、化工、电力等资源型产业对全市财政收入的贡献在75%以上,尤其是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煤、焦、铁市场的影响,全市经济增速出现大幅下滑,财政总收入绝对额在全省位次由“十五”时期的第2位滑落到第7位,财政困境短时期内难以破除。然而,在大力支持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财政政策性支出范围逐步扩大,标准不断提高,支出压力加剧。因此,今年,我们财政部门要把重重压力变为创新动力,迎难而上,奋力进取,重点在支持经济转型上下工夫,在搞好增收节支上做文章。”据程明温介绍,今年以来,在经济建设方面,以“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为重点,筹措资金22610万元,用于大气污染治理、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民航机场、大西高铁客运站景观大道等。文化教育卫生方面,财政投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500万元,文化企业改制343万元,医疗条件改善1300万元,食品药品安全监管289万元。

改善民生方面,财政投入城乡低保、疾病应急救助资金34100万元,乡村医疗服务6.7亿元,就业创业援助10500万元。强农惠农富农方面,截至4月底,财政农林水利方面投入76153万元,其中,农业支出20032万元,支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农业高产创建、“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现代农业生产等项目;林业支出13993万元,水利支出19985万元,扶贫支出10707万元,农业综合开发11436万元。支持农村新的“五件实事”投入8497万元,其中村级幼儿园改造3600万元,农村危房改造404万元,乡村清洁工程4493万元。

“该花的钱一定要花,能节省的必须要节省,财政上要有‘过紧日子’的思想意识。今年以来,我们财政部门加大了财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努力做到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程明温说。今年,财政部门已科学编制了2014年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并提请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明确了全市和市本级收支盘子。为了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又制定出台了《临汾市预算绩效管理办法》《临汾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定点加油管理暂行办法》《临汾市市直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等制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财政管理水平。

程明温表示,2014年,全市财政部门将深入贯彻“两会精神”,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充分调动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完成“制定十大制度、推进十项改革、突出五个重点”的工作部署,努力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财政预期目标。

据介绍,今年,全市财政部门将制定10项制度。目前,已完成4项,即《临汾市预算绩效管理办法》《临汾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定点加油管理暂行办法》《临汾市工程建设项目财政性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临汾市市直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正在研究起草的有2项,即《临汾市本级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临汾市本级公务卡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根据上级政策和安排部署,还将适时出台3项,即《临汾市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方案》《临汾市公务用车改革方案》《临汾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接待及差旅费管理暂行办法》;随后还要制定《临汾市2015年市级部门预算编制办法》,进一步加强对2015市级部门预算编制的管理。

全市财政部门将着力推进10项改革。一是改革预算编制办法,推进预决算公开。二是在尧都、洪洞、侯马3个省级转型综改扩权强县试点县(市、区)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三是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四是加强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五是积极清理财政暂付款项。六是全面清理规范重点支出事项同财政收入增幅和GDP挂钩的事项。七是全面清理财税优惠政策。八是继续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九是对财政支持产业项目的申报、下达、监督、管理,建立项目储备库,设立项目台账,运用绩效评价的管理机制。十是规范政府采购资金的拨付程序。

围绕财政工作,还要突出“五个重点”:一是用足用好财政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二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加大“三农”投入。三是完善财政投入机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提升财政理财能力。五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记者 陈华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