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积极打造家庭服务业爱心工程

2020-01-10 09:18:3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闫璟) “目前,全市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病患陪护服务和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800多个(不含未登记机构、中介式和正在登记中的机构),吸纳就业3万余人,年收入突破亿元,且机构数量、收入均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员工制从业人员比例逐年上升,将为居民家庭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市家庭服务业协会负责人近日在采访中向记者介绍道。

  随着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服务需求已由自发需求转变为刚性需求,并贯穿于居民家庭生活的全过程。近年来,我市围绕“增加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中心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将家庭服务业作为促就业惠民生、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居民家庭幸福感获得感的爱心工程,创新实施了家庭服务业提质扩容行动,促进家庭服务业规范化、职业化、诚信化、品牌化发展。

  加大财政投入,健全政策供给,培育就业新动能。我市始终把政策供给放在首位,健全了扶持体系,下发了相关文件,确保政策落到实处。一是鼓励吸纳就业。家庭服务机构每招用一名城乡劳动者,给予办理社会保险。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和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每月给予岗位补贴。对以灵活就业形式从事家庭服务工作的,按每人每月给予社保补贴。从业人员签约率已从55%上升到85%。二是鼓励创业。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开办家庭服务机构的,给予一次SYB创业培训机会。打破身份和户籍限制,凡在我市创办家庭服务机构的,均可获得担保贷款。

  实施多层次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养。一是加大培训基地建设。投资100多万元打造出了全国一流的家庭服务业培训基地,满足了技能实训需求。二是实施技能提升项目。鼓励家政公司员工制企业在岗员工参加技能培训,对培训合格的给予不超过中级工1500、高级工2000元的培训补贴,目前80%的从业人员均做到持证上岗。三是举办技能大赛。每年通过市家庭服务业协会组织一次家庭服务职业技能大赛,对优秀选手授予金牌服务员称号。四是畅通培训+就业通道。联合10余家机构组建了临汾市家庭服务业培训就业联盟,构建了集“技能培训+操作实训+技能评估+就业服务+政策落实”运行机制,严格标准化评估服务。凡是有就业需求的,享受免费就业岗位对接服务,打通培训就业通道。目前,已培训3.1万人次,推荐就业1.8万人次。

  实施规范化职业化“两化”提升计划,推动家庭服务业转型升级。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方面,成立了培训专业委员会,编写了母婴护理、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具有临汾特色的服务规范,统一了培训教材和职业标准,改变了过去粗放式的服务模式,对每一个服务细节都给予量化标准。在职业化建设方面,针对家庭服务机构的不同发展需求,邀请国内专家对家庭服务机构经理人进行系统培训,为机构做强做大提供了智力和人才支撑。依托家庭服务就业创业市场,举办职业道德服务礼仪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提升服务品质。同时,针对企业“中介制”经营的特点,制订家庭服务双方及三方协议范本,规范机构用工,明确机构、从业人员及居民家庭三方权利义务。实施了“五个一批”典型引领计划。自2019年起,每两年将培育一批家庭服务诚信机构,表彰一批家庭服务品牌机构,选树一批家庭服务明星,打造一批家庭服务职业培训基地,创建一批行业劳模、巾帼建功标兵、优秀技术能手等。

  创新“互联网+”家庭服务模式,提高服务供给。创新了线上(云平台)+线下(家庭服务业广场)相融合发展的新机制,为我市家庭服务业提质扩容营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一是创建家庭服务业示范园区。目前已建成市级就业市场1个,形成了功能互补、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入驻机构20余个,带动就业1.6万人、年交易额突破千万元,满足了居民家庭、家庭服务机构、从业人员需求,成为我市家庭服务业新地标。(目前示范园区正在规划中)二是倡导诚信化。整合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市场、家政服务公众号“临汾家政”、临汾市家庭服务业云平台等线上线下资源,建立全市统一的“互联网+”家庭服务就业创业平台,提供服务对接、求职招聘、政策帮扶等服务。三是推行信息化。推行“三网联动”模式,运用大数据手段,对800多个机构、3万余名从业人员实行备案服务,服务全过程监测留痕,居民家庭可通过诚信系统查询其就业、培训、服务评价等情况,杜绝“山寨”服务,让居民明明白白消费、放心安全消费。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