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居家抗“疫”的日子,虽然有些枯燥,但也不乏温馨与快乐。家住市区青狮南街的张晓海感叹:“感受久违的亲情,方知陪伴的真谛。”
张晓海今年39岁,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他是一家公司的业务经理,常常忙于拉客户、跑业务,一天到晚很少着家。今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他“困”在家里。他不得不过上了“超长假期”,从而有了更多时间与家人相处。
“不知不觉间,父母老了许多,即使染了黑发,也难掩花白的鬓角;妻子常年忙于家务,细嫩的双手变得粗糙不堪;两个孩子居然学会了那么多知识,跟他们交流还得‘斗智斗勇’。”惊讶于身边的变化,张晓海内心深处除了愧疚,还有一种酸涩的欣慰。
为了弥补家人,张晓海每天陪父亲下象棋、写书法,陪母亲看电视、唠家常,跟着妻子做三餐、收拾家,还和孩子一同“解锁”了许多居家小游戏,没想到竟从平凡琐碎的“蜗居”生活里收获了诸多快乐,比他签几个单子还有成就感。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张晓海曾认为这句话过于矫情,现在却体会到其中的含义。他说,人生不仅仅只有“快进键”,要适时放慢脚步去看看身边的风景,对家人多一些陪伴、多一些关注。
“若不是这场战‘疫’,我也不曾想过父母需要什么。”26岁的培训班老师乔俏说出同样的感受。她说,自己和父母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因工作原因,一家人凑在一起吃饭、看电视的机会少之又少。
疫情打乱了春节计划,乔俏一度在家坐立难安,可父母却很开心。她不禁有些疑惑,追问原因后瞬间泪崩。她感慨道:“妈妈说,我上大学以后,每次放假回家都忙着约同学出去玩。好不容易上了班,陪他们的时间依然很少,家对我而言更像‘宾馆’。往年春节,我在家吃两顿饭就出门了,留下她和我爸大眼瞪小眼,感受不到半分的喜庆,甚至想着赶紧去上班,至少还有同事陪着说说话。我才知道,父母想要的其实很少,少到只要我多陪陪他们就行。”
乔俏这段时间就像小时候一样“缠”着父母。她和妈妈把从抖音上学到的酸奶蛋糕、凉皮、锅巴、猫耳朵等美食做了个遍,还跟妈妈学起了织毛衣,给爸爸织了帽子、手套。尽管当前的生活弥漫着疫情的阴霾,但家里处处涌动着爱和温暖。
现在乔俏一家人最关心的就是与疫情有关的新闻。一个又一个好消息接踵而来,他们在欣喜之余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每个家庭都拥有平安。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