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2月19日9时,市区鼓楼广场的卤粥老叫港点靓粥店里香味四溢。厨房内,只见炉火之上一口口小锅里正沸腾着红薯粥、肉丝粥,老板芦志星脸带微笑、精心控制着火候,似乎这“味道”与平时不同——
这粥是要送给社区百余名一线抗“疫”人员的!
这粥是尧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尧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尧都区解放路办事处、尧都区广易集团等部门帮他一起“熬”的!
怎么回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巧夫”芦志星“有米下锅”,却愁“粥送何处”。作为一名曾经参加过98抗洪、非典防控等重大事件的退役军人,他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深有感触,于是拨通了尧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就业创业股股长王胜的电话:“虽然不能在一线作战,但是我可以利用现有资源,为奋战在一线的监测点值守人员和环卫工、民警义务送粥。这事应该怎么办?”
“好!先别急,我仔细想想!”
如何送粥?尧都区广易集团负责人表示:“我们提供车!熬粥需要的矿泉水,我们也包了!”
如何确保食品的安全?如何能把粥顺利地送到一线?尧都区解放路办事处副主任侯璐和尧都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站长王志平的电话响起……
随后,“卤粥老叫-尧都区联合应急供餐工作小组”成立:先是开放卤粥老叫港点靓粥店为临时免费供餐门店,办事处抽调人员为芦志星等人测体温,接着相继确定了尧都区解放路办事处、南街办事处、水塔街办事处的110多个监测点为爱心接收单位,同时为公安交警执勤点民警和鼓楼广场周边环卫工人提供养生粥。
2月17日,这锅“和合之粥”熬好了!第一次爱心运送耗时两小时,到达最后一个点时,粥已经凉了。大家又“聚”在一起,为解决这道难题想出了一个好法子:每天上午,各社区直接与芦志星联系,报出喝粥的人数和出发时间,并安排人手上门领取。
2月19日中午,尧都区解放路办事处金龙社区工作人员吕士超过来取粥,预定的十余碗粥已“整装待发”。他感动地说:“值守期间,我们多是吃泡面,这碗爱心粥让我们的心里暖洋洋。”
负责为每位工作人员测量、记录体温的商会社区乔镇鹏说:“在疫情防控一线,能喝到热粥是一件幸福的事儿。我们能做的,就是为居民们把好健康关。”
芦志星说:“这粥我会坚持送下去,直到疫情结束!”
记者 王鹏 李静 闫璟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