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临汾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纪实

2020-03-14 09:24:4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3·15山体滑坡后建设的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小区(上图),新建的枣岭乡粮站、供电所和枣岭村委会三家一体综合楼(下图)。

  临汾新闻网讯 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我市经济社会稳定大局。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既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又是强化社会管理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内容。

  为此,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当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者、群防群治的引导者、防治成果的捍卫者,不断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职责的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提高综合防范地质灾害的能力,更加有效地防控地质灾害风险,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紧抓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过在制度完善、人员安排、经费保障等方面狠下功夫,着力为广大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民群众撑起“安全伞”、筑牢“防护堤”。特别是2019年乡宁县枣岭乡3·15山体滑坡发生后,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坚守一线、靠前工作,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严格落实各项安排部署,启动各项救援体系,抢抓黄金72小时,确保了工作顺利进行。

  救援结束后,乡宁县立即启动灾后重建和综合治理,通过精准开展善后帮扶、全力做好过渡安置、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扎实做好善后稳定工作。该县同步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高效推进工程建设,确保了危房拆除和现场整治快速完成、灾后安置重建提前完成、滑坡区域治理全部完成,创造了灾害救援的成功案例、灾后重建的“乡宁速度”。其中,投资3670.29万元、总建筑面积12580平方米的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区工程,目前已有22户群众搬迁入住;投资481.35万元、总建筑面积1543平方米的枣岭乡粮站、供电所和枣岭村委会三家一体综合楼工程,已于2019年11月全部入驻;投资1198.73万元、总建筑面积3450平方米的枣岭乡卫生院重建工程,已于2020年1月13日正式运营;投资361.63万元的滑坡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对滑坡区域周边沟、坡、垣面进行了一体化治理,2019年11月底坡体治理和整修、生物绿化工程均全部完工;投资1033.42万元的黄土地质灾害科普中心,正在着力打造国内首个专业性黄土地质灾害科普中心和国内一流的地质灾害科普展示、安全教育及科技体验为核心的特色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基地。

  此外,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三个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时刻绷紧“安全弦”,时刻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一项生命工程,全面打响了地质灾害防治的攻坚战和防灾减灾的“人民战争”。

  部署上,纵向到底。建立起了一套统一指挥、部门联动、快速响应、措施有力的运行机制;科学制定年度防治方案,下发到各县(市、区)政府及地质灾害防治成员单位,为有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各县(市、区)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分片包干制度,开展清查整治;市、县财政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足额予以保障,及时拨付到位;广泛发动,深入细致地开展以高陡边坡为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不放过一个疑点、盲点和空白区,确保一有临灾前兆,第一时间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

  预警上,横向到边。围绕进一步强化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市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开展了趋势会商,为做好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市、县(市、区)自然资源、水利、气象部门协作联动,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信息管理平台和气象数据实时共享会商系统建设,不断提高预警预报精准度。市、县(市、区)自然资源部门分别组建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强化了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防控上,多措并举。围绕强化地质灾害隐患风险防控工作,市、县(市、区)两级组织力量,重点对未完成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黄土地区人口密集的城乡结合部、各类移民新村、新建小城镇等开展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特别是高陡边坡地质灾害隐患,各县(市、区)采取了工程治理、排危除险、搬迁避让等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对暂不能实施工程治理和通过搬迁避让解除危险的隐患点,纳入日常监测;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严格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合理确定了项目选址,切实避开了危险区域;各级、各相关部门认真执行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制度和险情灾情速报制度,做到了快速反应、通讯畅通。

3·15之后,滑坡拆迁区内新建黄土地质灾害科普中心(上图),滑坡区完成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下图)。

  实效上,确保扎实。我市结合地质灾害和防治工作实际,通过开展自查自纠,强弱项、补短板,通过持续不断地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核查,加强监测预警,开展了2019年全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交叉检查,成立了17个检查组,重点检查各县(市、区)工作落实情况,夯实地质灾害隐患防范各项应对工作基础。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的要求不断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的不断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的“生命防线”将更加牢固,群众的生命财产将更加安全!

  记者 闫璟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