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张彤彤:一封书信寄相思

2020-04-08 09:56:3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亲爱的姥爷,每逢清明节,我都会想起您。曾经相处的画面浮现在眼前,令我忍不住泪流满面……”4月4日,24岁的临汾姑娘张彤彤将思念写进书信,投入网上祭奠平台的“时空信箱”,以此寄托哀思。

  张彤彤刚刚拿到工作录取通知书。由于人在天津,不方便回临汾给姥爷扫墓,她便想到了这个特殊的祭奠方式——给姥爷“寄”封信。她深情写道:“从出生起,我就是您最疼爱的人,这份爱一直伴随我长大。很遗憾,您没能看到我大学毕业,没能看到我找到工作。但我会时刻铭记您的教诲,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点下“发送”那一刻,张彤彤哭成了泪人,无尽的思念溢满心间。在她看来,“心意”到了,形式并不重要,她身边的许多同学都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及网络等平台来表达对已故之人的追思,既响应文明祭祀的号召,也能保护生态环境。

  张彤彤的祭奠方式,得到了家人们的支持与赞同。她的舅舅说:“清明节前夕,我市多个部门发起‘文明祭祀’倡议,这一绿色、低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不管是市区,还是农村,少了烧纸钱,多了文明祭祀的氛围。同时,网络祭祀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清明节前夕,不少网站发起低碳寄哀思活动。对于“机不离手”的现代人而言,网络为表达哀思提供了一个较为方便的平台,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歌曲等追忆已故亲人。60岁的李天虎受到触动:“这种形式值得大力推广。我父亲是一名老军人,曾参加过解放战争,立下过战功。他过世后,我一直致力于搜集他生前的故事、相片等资料,计划汇编成册,在来年清明节时上传网络,与家人们换一种方式祭奠父亲。”

  写一封书信,多一束鲜花,少一处燃烧……文明祭祀、网络祭祀虽然改变了传统的祭祀形式,但同样能够寄托人们对故去亲人的思念,同时使清明更清洁,环境更美丽。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