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工人眼里,“他把我们当亲人”;在客户眼里,“潘总是个实在人”;在他自己看来,“吃亏就是占便宜”。这个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傻潘总”的,就是山西碧秀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陈宁。七年前,年逾半百的潘陈宁辞去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凭着“诚、实、信”,把企业打造成为“山西省林科院实验基地”“中国林学会科普教育基地”。
沐浴着春日的暖阳,漫步在襄汾县邓庄镇西侯村碧秀生态植物园区内,宛如置身一片绿色海洋。数十种花卉苗木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说起这些苗木的“前世今生”,园区负责人潘陈宁如数家珍。这个育有40余个树种、年产苗量200-300万株、年销售额达300万元、为当地及周边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的苗木基地,就是潘陈宁一手打造的“碧秀农林”。
在潘陈宁看来,诚信是一种责任、一种美德、一种力量。无论做什么,必须“说话算话”。
2014年苗木销售低迷,大量苗木过剩,卖不出去,但工人们总得吃饭呀。企业起步没多久,就遇上低迷的市场行情。“一个工人就是一个家庭,企业再难也不能失了信义。宁可公司贷款,绝不拖欠工人工资。”那年,潘陈宁抵押了自己唯一的住房,贷款30万元为工人发了当月工资。
其中一位跟了潘陈宁多年的工人道出:“潘总真是个大好人,他把我们每一名工人都当成亲人,要是听说谁家有困难,总会主动帮忙。帮我们的孩子凑学费,提前给我们预支工资,对我们的难处,他真的是尽心竭力。”
不止如此,潘陈宁以“做人要实、干事要实、创业要实”为座右铭,客户订的树苗不要了,他及时给退;无论客户订多少苗子,他都按照比例多发。有一次,柳林县订了500株暴马丁香,而工人不小心错挖了几株栾树。装完车走后,潘陈宁在巡场时发现问题,立即安排工人重新挖了几株,自己则连夜开着皮卡车送到了柳林。长治市林木良种繁育基地拉走了5000株椿树小苗,回去后因不适应气候全都死了,他又免费送了5000株丝棉木。为此,客户竖起大拇指:“潘总是个实在人。”
“人之信,商之魂,业之根”,潘陈宁把“诚信经营”这块金字招牌亮得正,用得好。今年4月,客户尉先生在碧秀农林以每株25元的价格把园里2.5米规格的700余株塔松全部订完。当天下午,一位姓祁的老客户也需要这个标准的树苗,他找过来,要求多出钱,把那些已订出去的苗木卖给自己,被潘陈宁一口回绝。客户多次加价,他始终无动于衷,“别说加十块,就是翻一倍,这事我也不能干!”这一笔生意,潘陈宁少挣了7000多元钱。他直言不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损失了我可以赚回来,口碑倒了就再也树不起来,不能用诚信开玩笑。”
不仅如此,潘陈宁做公益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西侯村要绿化,出苗出工;厂里工人病了,出钱;工人去世了,除了哀悼还定期资助工人家属;哪里地震了,第一时间捐款;安排困难家庭人员到基地上班……“能帮就帮,乡亲们不容易。做企业就像做人,帮人就是帮自己。”谈及这些,他轻描淡写。
记者 闫璟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