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敲”出一片夕阳红

2020-07-29 09:09:3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卷刘海、丸子头、大花裙……今年60岁的孙翠红外表很时尚,骨子里却爱跟传统“较劲”——经常在市汾河公园里,带领一群姐妹敲着花鼓、打着浑身板,喜气洋洋、热热闹闹地“操练”着,用“非遗”演绎着不老青春。

  始于情怀,忠于热爱的她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临汾人,自幼就喜爱家乡味浓郁的舞蹈、戏曲。9岁时,她曾考取临汾艺校,但因家中老人反对,无奈错失舞台梦,这成了她心中一大遗憾。

  5年前,机缘巧合下,刚刚退休的孙翠红加入临汾金凤凰文工团,重拾儿时梦想。令她惊喜的是,老团长从翼城请来一位老艺人,专门教授大家国家级非遗项目——翼城花鼓。那轻松自如的表演、灵巧多变的姿态、清脆响亮的鼓点等等,让她如痴如醉。

  没过多久,年事较高的老团长退位让贤,孙翠红“接棒”,点燃了激情之火:“虽然退休了,我们也要活出自己的价值,打出自己的特色。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定了学传统、传非遗的路子。”为此,她多次自费前往翼城向当地花鼓艺人“取经”,进而接触到又一非遗项目——翼城浑身板。

  “在翼城,但凡逢年过节、庆典、婚嫁等喜庆日子,必有花鼓和浑身板来助兴,人人都喜爱。”看了几场“大秀”,孙翠红愈发放不下了。但是,两大难题摆到了面前:“一是不好学,当地非常重视非遗传承,专业团队很多,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小娃娃,都能敲敲打打。对于零基础的我来说,这两个民俗舞蹈的动作幅度大、难度高、动作多,需要很强的技巧性,一时半会儿还真是拿不下。再就是经费告急,没有资金购置大量的道具和服装。”

  困难当前,团里的姐妹们齐刷刷地站出来,一起想办法。缺钱,大家就多接商演,偏远、演出条件差的地方也去;缺技术,孙翠红就废寝忘食地搜集、阅读与翼城花鼓和翼城浑身板有关的资料,无数遍地翻看相关的表演视频,一点点地抠细节,力求掌握每个动作要领。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孙翠红编排出了翼城浑身板《庆丰收》和音乐花鼓《欢天喜地》,并通过演出积累心得、不断改良,由此获得专业人士的肯定和观众的喜爱。她们每每应邀出外演出,都会展示这两张“王牌”。令孙翠红骄傲的是,“我们多次出征国内多地举办的文艺赛事,拿下了多个奖项。在济南、香港、澳门等地演出时,受到了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追捧。有些观众甚至追到后台,一再邀请我们‘再来一个’。这说明啥?说明咱临汾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特别吸引人。”

  喜获观众认可,孙翠红却沉下心来,精心打磨着新作品《花鼓遇上浑身板》。她将两种表演形式巧妙融合,把丰富、奇绝的表演套路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一次次的演出中大放异彩。她说,活到这把岁数,没有别的追求,只想尽己所能宣扬家乡文化,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价值。

  今年,疫情期间,所有演出“告停”,孙翠红也没闲着。每天,她都去短视频平台“打卡”,坚持发布自己创作的作品,用自信、阳光的笑脸散发着正能量,传递给他人温暖。

  孙翠红常常说,“价值”可以使夕阳更红、晚霞更美。她和队员们总是怀揣感恩之心,经常参与公益演出,定期去养老院送爱心,争取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精彩。她说,“我会不断挖掘临汾的非遗文化,创作更多有代表性的作品,把临汾特色文化带到更多地方,带给更多人。同时坚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