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激励全市广大专家学者

2020-08-04 08:51:3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不负韶华,乘势而上。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7月30日召开的市委四届八次全会上,我市提出要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牢记领袖嘱托、坚定必胜信念,抓住机遇,奋力蹚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由此,“转型”“率先”“蹚出”“新路”被赋予更加深刻丰富的内涵,涌动出源源不竭的动力。我市专家学者深刻解读、各抒己见,为率先蹚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出谋划策。

  “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是我们必须扛起的历史使命。”大家一致认为,“要坚定必胜信念,走好金光大道,勇担当善作为,全方位参与建设,助力谱写我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坚定信心 新路就是出路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现阶段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所以这次全会一个总的说法叫‘纲’。我省从2009年开始提出资源型经济转型,这些年,我市取得了重大成就。按照中央到2030年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基本完成的要求,即将到来的‘十四五’非常关键,这五年做好就能为2030年完成任务奠定扎实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5月份来到山西提出要在转型发展上蹚出一条路子来。”谈及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的背景,市委党校教授崔正龙分析道,而对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他则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对全市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市委四届八次全会具有划时代意义。作为战略引领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要紧紧围绕“六新突破”“八个聚焦”,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亢思潮对此进行了解读,他说,一要向产业支撑要动力,二要向功能培育要活力,三要向品质提升要魅力。产业是城市动力之源,要协同“三大板块”,着力打造传统产业中坚力量、新兴产业新生力量、文旅产业支柱力量、现代服务业民生力量、现代农业命脉力量。功能是城市活力之基,要构建核心引擎,着力培育交通、开放、服务、带动“四大功能”,打造区域交通中心枢纽、对外开放新高地、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生活圈、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品质是城市魅力之魂,要推进“一市四区”,着力提升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继续抓好靓城提质“三大行动”、“20+3”市区城建重点项目、中心城区快速交通路网等,建设独具特色的魅力之城。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临汾在转型发展上蹚出一条新路贡献力量,是每一个临汾人应有的态度和行动。”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吉志强已经做好了为转型发展蹚新路的政策宣讲、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准备,“这是理论工作者做好本职为大局、率勇担当为新路的基本着力点和重要抓手,要主动发挥智库优势,为谋划和蹚出新路积极建言献策,‘凝心聚力’蹚新路。”

  抓住机遇 新路就是正路

  在市委四届八次全会上,市委书记董一兵把开发区建设作为推进临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指出要横下一条心抓好开发区建设,把各类优质资源、生产要素向开发区集聚,真正把开发区打造成产业发展的集聚区、转型发展的主战场。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靳亚伟认为,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把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成牵引临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桥头堡,在开发区建设中应着力抓好“五个紧扣”,打造布局合理的开发区格局。

  “一是紧扣国土空间规划,高标准编制区域环评、建设用地、产业发展规划,为开发区(产业集聚区)高水平发展定向布局。二是紧扣‘三大板块’,按照强力推进沿汾板块清洁低碳用能示范基地、沿黄板块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太岳板块煤化工氢能发展基地的总体发展框架,定位开发区产业布局。三是紧扣‘六个新高地’,全面打造经济、活力、产业、动能、生态、开放‘六个新高地’,增强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力。四是紧扣‘地域特色优势’,科学选择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强产业链耦合和配套协作,推动集聚集群发展,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集约利用,提高投资产出强度和税收贡献,提高综合竞争力。五是紧扣‘产城融合’,规划布局要立足长远、统筹兼顾,抓住国土规划调整的战略机遇期,统筹城建、交通、教育、就业、生态环境等城市发展要素,力求各项规划相互匹配。”

  转型发展是根本出路,因此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至关重要。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赵改萍表示,要牢牢把握发展理念的“新”,并作为我们谋划经济发展的根本尺度;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的“新”,深度思考,主动创新,积极作为,把机遇转化为动力;要聚焦发展动能转换的“新”,始终把转型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驱动上,要认识到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要奋力走出转型路径的“新”,始终聚焦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这“六新”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变革趋势,代表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要努力形成制度治理的“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要聚焦环保倒逼转型,实施绿色崛起战略。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贾陈忠分析,这是市委、市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地位、铁腕治污的积极作为,必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临汾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打造“样板” 新路就是大路

  市委四届八次全会对我市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进行了谋篇布局,提出要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三个目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邰秀军对这一内容的解读是,农业要“强”,出路在于农产品的“特”和“新”,报告提出要把现有的区域品牌打造成全国驰名品牌,将有助于我市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安泽连翘和曲沃蔬菜等一批名优特产品进军全国市场。农村要美,一是文旅农融合求发展,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连片示范区,坚决走绿色发展之路;二是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污水治理、厕所改造等,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短板问题。农民要富,就是要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一方面发展集体经济,让农民共享集体经济收益;另一方面,推动农民创业就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系主任王国华建议,靠近市区的平川县(市、区)发展现代农业,建立深加工食品公司,山区县域龙头企业流转土地,整合分散的个体农户,主要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及深加工,建立高效的农村合作社经济和稳定的供销关系,由此带动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他还认为,应由实力较强的合作社、公司、集团建立大型物流和仓储基地,适时收集农产品,与大型农贸市场对接,帮助农户抵御风险,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还要在文旅融合发展上,高扬‘中国根·黄河魂’文旅品牌,早日把我市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临汾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市委党校副教授石耀辉说。

  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指出,要重点推进总投资100亿元的沿黄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带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打造黄河旅游板块的“临汾样板”;同时要全力加快陶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积极争取建设博物馆和遗址公园。石耀辉表示,“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以沿黄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带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黄河旅游板块开发建设水平,以第二届‘大河论坛’和壶口瀑布5A级景区创建为重要抓手,将其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构建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记者 卫博 王小庚 李卫红 安月琦 韩晓芳 刘静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