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连续25年安全无事故;2015年,被省公安厅荣记集体二等功;2016年,被省公安厅授予“三项重点工作”先进集体;2020年,荣获山西省“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组荣誉的背后,浸透着尧都区拘留所干警的无数汗水和心血。近年来,尧都区拘留所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不断创新女性被拘留人员管教工作,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和柔性执法相结合,把拘留所打造成了一所教育矫治违法人员的“特殊学校”。
党建引领 规范执法
安全是监管工作的生命。尧都区拘留所承担着全市17个县(市、区)行政及司法拘留的收拘、管理、教育等工作重任。记者了解到,该所以打造“忠诚、干净、担当”警队为目标,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牢固树立“队伍建设是根本”和“100-1=0”的理念,聚焦主题教育,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廉”字当头,紧抓“严管”和“厚爱”两条主线,开展好党日活动和专题学习,组织女民警重温入党入警誓词,给党员民警过政治生日,观看警示教育片,着力打造政治上绝对忠诚可靠的公安监管铁军。该所贯彻落实《拘留所条例》等法律法规,积极推进被拘留人员的规范化、人性化、现代化的管理,严格执行拘留所一日生活作息制度,把“安全”“文明”贯穿到执法环节的每一个节点,拘留所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创新模式 快速化解
播撒阳光是驱除黑暗和阴霾的最好办法。针对女性被拘留人员的具体情况,尧都区拘留所对症施策,采取“互动式、说教式、亲情式”管理教育方法,加强被拘留人员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采取“一事一法”“一人一策”跟踪管教,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咨询、沙盘游戏疗法,并设立图书阅览室和法律服务站,把被拘留人员管理从“看押型”向“矫治型”转变。2019年12月11日,尧都区拘留所收拘两名因琐事发生争执直至矛盾升级产生互殴行为的两名女性违法行为人刘某和许某。在办案单位调解无效的情况下,洪洞县公安局对刘某和许某分别处以行政拘留七日、五日的处罚。入所后带班领导第一时间将双方列为重点人员。为了防止再次发生打架等危害监所安全的行为,管教民警在双方的铺位、学习座位上进行了合理的安排。虽然在行为上对双方进行了管束,但是双方心中的怒气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针对这一情况,民警从中立的角度为双方当事人讲法律、讲成本、讲危害,最终,这起打架斗殴纠纷被快速化解,双方握手言和,当事人表示:“如果可以重来,绝对不会那么冲动地解决问题,冲动真是魔鬼,太不值得了。”
聚焦难点 形成合力
本着“带着纠纷走进来,化解矛盾走出去”的原则,该所联合司法、国土、宗教、信访、民政等部门,建立了联席机制,从专业的角度、用专业方法引导被拘留人员重新看待问题、认识问题、寻找解决途径。2019年11月,该所收拘一名因不如实申报财产被司法拘留15日的女性违法行为人李某。入所后,管教发现其精神状态不佳,言语间能感到其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入所当晚李某翻来覆去夜不能寐,第二日便出现头疼目眩的症状。为了缓解其压力防止病情严重,管教从生活上关心她、帮助她,减少其学习训练强度。管教的贴心照顾打动了李某,李某逐渐放下戒备心,主动说起了案子的来龙去脉。管教对其开展了针对性地谈话教育和心理疏导,并适时为其宣讲了拘留所化解矛盾的机制。在入所第五天,李某主动提出要联系丈夫解决欠款事宜。翼城县法院做出提前解除李某的司法拘留决定。这起因民间借贷产生的纠纷终于得以化解。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点点滴滴体现的是信念、是忠诚,更是付出。“警察蓝”里的这抹“巾帼红”,让司法更有温度,让违法者受到教育,真正把拘留所打造成了法治文明的窗口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阵地。
记者 白洁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