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10月是第11个“全国敬老月”,主题是“弘扬养老孝老敬老传统 共建共享老年友好社会”。今天市老龄委和本报对我市3个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5名荣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市级“敬老文明号”、 市级“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进行专题报道,旨在更好地在全市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让所有老年人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全国“敬老文明号”
乡宁县枣岭乡岭上敬老院
让老人感受家的温暖
岭上敬老院是乡宁县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的一所公办敬老院。自2012年开始运营以来,该敬老院积极参与“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为了将创建活动精神落到实处,该院成立了创建领导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结合养老服务基本规范,明确了院内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健全了包括安全、财务、卫生、照护、餐饮等各项制度。院内实行24小时值班、夜间两查房、医护人员每天查房等制度。规范特困老人院内生活,详细到外出登记、亲属探访、锻炼身体、入院就医及请假销假等每一项工作的制度。此外,还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养老护理、心理疏导等方面的专题培训,不断提高院内养老、敬老的自觉性及主动性。
为了确保老人的身心健康,该院创新服务方式,在吃、住、医、养、娱等方面为老人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饮食上,结合老年人的饮食特点,饭菜以软为主,每周饭食安排不重样,每餐营养搭配得当,并坚持留样制度,确保饮食安全卫生。
居住上,除了要做到室内干净整洁没异味以外,还要照顾到老人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安排房间,确保相处融洽,院内和谐。
医疗上,做到院内有医生,院外救治有陪护。医护人员每天都要对老人进行一次检查,每年组织两次全面体检。院内常备日常用药,做到一般小病不出院,大病及时用专车送往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并妥善解决医治陪护问题。
养老陪护上,做到护理人员持证上岗,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老人的心理辅导,及时纠正老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满足老人的个性化需求,使老人愉快地参与到院内管理上来。
娱乐方面,配备多媒体、电视、按摩椅、颈肩按摩仪等娱乐、休闲、康复设备。每天早上,工作人员都会带队做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针对有戏剧爱好的老人,该养老院还专门购置了光盘进行定期放映。同时还经常性地组织多种多样的文艺演出,联系爱心公益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不定期到院内进行爱心慰问、演出,有效地丰富了院内文化生活,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馨。
蒲县养老服务中心
创建山区新型养老模式
蒲县养老服务中心位于蒲县薛关镇乔子滩村,是集养老、敬老、康复医疗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中心占地面积113亩,拥有床位330张,餐厅可同时容纳350人。
自2018年7月10日正式运营以来,该中心一直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高标准策划、高起点运营、高品质服务,努力打造临汾养老名片——山西一流养老机构”要求精神,在多方考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专业机构托管、民政负责运营,保证福利机构福利性质”的经营思路。
该中心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创新服务。他们根据入住老人的不同需求提供“菜单式”服务。膳食部门对每一位老人的饮食习惯、疾病禁忌进行统计,精心烹饪、合理搭配一日三餐,做到一周菜品不重样,主食副食有选择,粗粮细粮任挑选,荤素搭配,营养合理。
根据入住老人的健康情况,在每个房间都配置了医疗带、呼叫器,卫生间也安装了马桶扶手及晾衣架等相应的设施设备。该中心注重发展老人们的兴趣爱好,在院内设有党建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多功能活动厅、健身室、音乐室、图书室、医疗室等场所;成立了十大兴趣小组,小组组长由入住老人担任;积极开展绘画、剪纸、桥牌、象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
该中心还成立了联合党支部,将中心党员全部纳入支部管理,细化党员在养老服务工作中的职责任务。针对中心的20余名工作人员,按照“1名党员联系7名工作人员,1名工作人员联系2~3名老人”的模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社会组织管理与党的建设同步。同时,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提高了入住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治效应。
如今,蒲县养老服务中心正在运用新闻媒体传播手段,营造浓厚的尊老爱老敬老社会氛围,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探索创办山区新型养老模式。
侯马市学雷锋志愿服务队
让“爱”不再走失
“关爱在行动,让‘爱’不走失”。侯马市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与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以“黄手环行动”合作项目为切入点,明确创建目标、创新服务举措、广泛开展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了“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使老年人尤其是失智老年人获得了幸福感。
为了提升敬老爱老助老服务品质,2019年他们把“黄手环行动”列为团队服务项目,把关注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老人作为重点关爱人群,向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发放“黄手环”,并以侯马市路东街道办事处新田路社区为示范点进行探索创新,并逐步推广。
2020年1月,组建了“黄手环行动侯马市合作团队”,在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指导下,试点活动更有效地开展起来。
2020年5月9日,举办了第三届“5·9无走失日”大型公益主题活动。活动期间,侯马市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利用电台、网络,进机关、进社区,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阿尔茨海默病的科普活动,号召大家争做“黄手环行动”的“五大员”,为有走失风险的老人提供科学的防走失智能产品,动员各界广泛参与,为“黄手环行动”公益项目献爱添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侯马市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还以党建活动为平台,推动敬老爱老助老活动更加深入。2020年,侯马市委组织部、侯马市卫体局联合开展了“万名党员送健康”主题活动,动员100多个党支部组织党员进村、进社区开展送健康活动。
7月10日,在侯马市“城市党建日”集中观摩现场,团队展示的以敬老爱老助老为内容的“黄手环”公益项目受到侯马市委领导的肯定。各社区纷纷表示要把这项公益项目引入社区,并以此为契机,把关注阿尔茨海默病、关爱老人安全健康作为其中一项健康讲座内容,组织志愿者现场向参加活动的机关干部和村(居)民讲解“黄手环行动”。例如在路上发现有疑似走失人员应如何提供帮助等常识。通过“搭船出海”,使这项敬老爱老助老活动更加深入。仅7月份,团队开展进村、进社区、进机关宣传活动14期,提供志愿服务128人次、服务总时长384小时,为有走失风险老人免费发放“黄手环”28只,直接宣传受众3000余人,影响带动超过20000人。
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
李八娇 替山区儿女尽孝
“八娇做得比我女儿还要好,我这身上积攒的脏东西,让她都给清洗啦!”一位来自农村的老人平时很少洗澡,住进汾西县夕阳红老年园后,李八娇不仅帮她洗澡,还为她修脚、剪指甲,李八娇无微不至地照顾,让老人很是感动。
李八娇是汾西县团柏乡李家坡村人,也是汾西县夕阳红老年园园长。
很多老人还记得,去年重阳节,有几位老人在电视里观看了“逛新城”节目后,也想去逛一逛汾西的新城。联系公交车、安排护工、做好各项护理准备……即使这项工作困难重重,但望着老人们渴望的眼神,李八娇还是立即开始着手准备此事来满足老人们的“小小”心愿。看到他们激动得像一群小孩子,李八娇也特别满足。
汾西县夕阳红老年园创建于2014年初,办园之初,李八娇费了不少劲,结果半年里只入住了两位老人。在外打工的爱人回来看见她为老人收拾屎尿,更是怨声连连,觉得这工作太累、太脏,劝她放弃。
面对如此困局,李八娇不仅没有丧失信心,还顶着这些“不理解”默默工作。李八娇除了在生活上对园里的老人关怀备至,还注重老人们的文化生活。她争取到了汾西县文化局的送戏下乡表演、第一小学学生的义务慰问演出等活动,还组织老人学唱歌、学跳舞,让入园的老人能感受到轻松快乐。
在李八娇的坚持下,老年园入住老人一天天多了起来。当爱人看到墙上一面面老人及家属送来的锦旗,看到老人的儿女们发来的微信和感谢信,看到老人们的笑脸,也慢慢理解了,并主动加入了护理队伍。如今,背老人、移动老人、给老人按摩推拿……成了他在园中的“独门绝活”。
“为老年人播撒爱,让人间充满爱。”李八娇一个农村妇女,将敬老爱老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用自己的方式发扬光大,让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都能欢度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她也因此荣获“最美团柏人”、汾西县“十大道德模范”等称号。
朱贵平 稚嫩肩膀扛重担
24岁的朱贵平是安泽县良马乡小关道村人,从小家境贫寒,父母都是不能自理的病人。
曾经她也和同龄孩子一样在父母的庇佑下长大,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她9岁的时候,父亲突发脑梗,生活不能自理,母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懂事的小贵平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主动分担起了照顾爸爸的任务。那个时候,朱贵平最怕过冬天。家里买不起煤,爸爸又特别怕冷,每天放学后她总要到山上拾柴,遇到下雪天,她就到地里拾玉米秸秆,晚上把炕烧得热乎乎的。听人说用艾叶洗脚可以活血,她就每天给爸爸烧艾叶水洗脚,让爸爸能睡个好觉。
13岁那年,朱贵平的妈妈因长期劳累又病倒了,朱贵平不得不放弃学业,在家照顾双亲。之后,县里为她全家办了低保,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国家扶贫的各种优抚政策。
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朱贵平也很满足很幸福。谁料,她的爸爸再次摔倒住院,朱贵平只能辞掉工作,专心照顾父母。爸爸肢体发僵,朱贵平就每天给他活动按摩;爸爸便秘,她用手一点一点抠;爸爸不会翻身,夜里朱贵平要起来好多次,给爸爸一次次翻身;爸爸越来越瘦咯出了褥疮,她买来各种药膏,一天涂抹三四次,时常抱着或背着爸爸走走转转……在她的精心照顾下,爸爸的褥疮慢慢愈合了。
2014年冬天,朱贵平的爸爸永远离开了她。经历丧父之痛,还来不及悲伤,原本就不能自理的妈妈又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为了让母亲在生命的最后能过得好一些,朱贵平在邻近的超市找了一份工作。每天一到休息时间就赶回家为母亲翻身、如厕、按摩、做饭。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然辛苦,但至少还有母亲的陪伴。2019年,母亲也永远离开了这个知难知易、受苦受累、孝顺懂事的女儿。
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龄,朱贵平却用她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百善孝为先的真谛。
李 艳 “小太阳”的光辉
李艳,临汾市税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机关她是一名好干部,工作热情投入,对待同事友善可亲,被亲切地称为“小太阳”;在家她又是一个好儿媳、好女儿、好母亲。她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敬老爱老孝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用爱心构筑起满满的家庭正能量。她的家庭,也因为孝老爱亲、邻里和睦而获得山西省“最美家庭”“临汾市和谐家庭”等荣誉称号。
李艳和公婆住在一起,买菜、做饭、刷碗、拖地、洗衣,不管啥活儿李艳都抢着干。逢年过节她都要给公婆拜年送礼,公婆的生日她还会给老人添置衣物,年年如此,节节有礼。邻居们见到她婆婆总是投以羡慕的目光,婆婆脸上也时常挂着幸福的笑容,见人就夸:“这辈子穿得最好的衣服都是媳妇买的!”
姑娘出嫁后往往总是忙于自己的小家、新家,李艳也一样,但她娘家婆家一心操,两个家庭一样亲。
2019年,李艳的父亲被查出甲状腺结节,需要手术,作为家里的长女,李艳痛心之余,更是日夜守护在父亲的左右。期间,父亲的痛风病再次发作,脚肿得像馒头一样,无法下地。李艳为父亲租了轮椅,推着他做各项检查,为父亲擦脸、洗脚、做按摩。邻床病人羡慕地说:“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一点也不假。”
耳濡目染,李艳的勤劳、善良也感染着孩子。一个下雨天,李艳的孩子在下晚自习回家的途中,遇到一位被车撞倒的女士,便和同学去搀扶。因为实在搀不动,孩子只好打电话向妈妈求助。李艳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披上雨衣骑上电动车赶往现场和孩子们一起把这位伤者送去医院,并为伤者挂号、交费,伤者脱离危险已是晚上十一点,李艳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才发现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孩子崇拜地向她竖起大拇指说:“妈妈,你真棒。”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李艳这个“小太阳”,用她的光,照亮了她的婆家、娘家和娃娃,用她的热,温暖着自己的那片小天地。
吴东华 践行守护生命承诺
吴东华,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护士长。她曾参加过抗“非典”“甲流”和“手足口病”等临床救治工作,先后在呼吸科、肝病科、艾滋病区等多个科室工作。
2015年1月,市第三人民医院开设了老年医学科。科室收治的大多是生活不能自理、病情危重且复杂多变的高龄病人,吴东华担任这个新科室的护士长。在工作任务重、医护人员少的情况下,吴东华始终以病人为中心,将自己的爱心、细心、责任心和耐心完美结合起来,给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因工作表现突出,她所带领的老年医学科连续四年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2017年被临汾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巾帼标兵岗”,2018年被临汾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优质护理服务先进集体”,临汾市劳动委员会授予“工人先锋号”,2019年被临汾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先进护理工作者”。
护理工作看似普通平凡,但却极为重要。2020年1月底,新冠病毒来袭,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一名医务人员,吴东华第一时间向院方递交了请战书,主动坚守在老年科的预检分诊岗位上。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每天早晨交班时,她都会与科主任带领科室人员学习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和疫情防控知识,对公共区域进行清洁与消毒,下班后还要在病房给陪护人员宣教个人防控知识。
为了防止老年患者感染,吴东华一方面按照院方规定,制定科室家属探视制度,在科室入口设置预检分诊台,并亲自把关,要求进入科室的每一位人员必须戴口罩,测体温,仔细询问流行病学史,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吴东华还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给患者的亲属和子女普及新冠肺炎预防知识,并及时给予温馨提示,告知老人子女和亲属在春节期间减少探望人数和频次,通过打电话、微信视频的方式进行探望慰问,降低病毒感染风险。由于防疫工作做得细、做得实,没有一位患者被感染,吴东华也得到了患者家属的理解和认可。
阮灿雄 倾心养老事业
2016年,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阮灿雄筹资近1亿元,在临汾市育红路投资建设了一个集医疗、护理、急救、预防、康复、养老为一体的医院——临汾仁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与金汾社区合作建立的老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休息室,包括图书阅览、健身康复、心理服务、老年餐厅等日间托养服务。多年来,他一直把敬老、爱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增强尊老敬老意识,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而他尊老爱老的美德在金汾社区有口皆碑。
2018年,乘着国家探索医养结合的东风,阮灿雄又建设了尧都区首个“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临汾市尧都区老年医养中心。2019年,在他的带领下,临汾仁和中西医结合医院荣升“二级甲等”医院,为老年人的健康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医护保障。2020年,仁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市、区计生协会合作,创建了“暖心家园”,为失独老人提供关心与帮助,让老人走出痛苦、重拾生活信心。
临汾市尧都区老年医养中心始终秉承“以人为本、敬老爱老、服务为先、医养融合”的服务宗旨,重点收治失能、半失能、失独及空巢老人,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心理关爱等服务,使他们生有所养、老有所依、病有所治、终有所归。中心也先后被确定为省市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省市级长期护理险试点单位、市级安宁疗护单位、省市级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中国计生协暖心家园项目尧都区试点单位、尧都区慈善总会爱心基地等。
自2018年承接长期护理险项目工作以来,总评估重症失能人员23批次共5000余人,收住照料重症失能人员189人次,家护服务重症失能人员35600人次。2018年度,阮灿雄作为我市的青年优秀人才,被评为山西省“三晋英才”。
市级“敬老文明号”名单
蒲县中医医院
安泽县卫体局
尧都区老年人体育协会
临汾市尧都区老年医养中心
临汾市规划展览馆
古县惠民内科医院
临汾市公安局离退休人员管理处
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
尧都区医疗集团贺家庄乡卫生院
襄汾温泉医院
曲沃县人民医院
洪洞县龙马乡人民政府
乡宁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
隰县老干部局
襄汾县西贾乡敬老院
翼城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
翼城县日行一善志愿服务协会
翼城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
市级“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名单
乔 瑞 蒲县五鹿社区居民委员会
白雪梅 蒲县翠屏社区居民委员会
任 琰 蒲县中医医院
曹林峰 尧都区卫生健康和体育局
阎婷婷 临汾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
遆彩平 临汾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
李建忠 尧都区医疗集团贺家庄乡卫生院
韩俊芳 襄汾县襄陵镇北街村
梁龙保 襄汾温泉医院
张 睿 曲沃县卫生健康体育局
李 赟 曲沃县老干部局
伊成官 曲沃县杨谈乡下院村
靳彦苹 乡宁县西交口乡李家峪村
闫红萍 乡宁县昌宁镇罗河路罗湖巷9号
袁灵萍 乡宁县张马中学
闫建东 中国邮政集团乡宁县分公司
冯丽清 隰县午城镇杜家村
孟佩杰 共青团隰县委员会
樊建林 洪洞县刘家垣镇楼村日间照料中心
朱新喜 安泽县府城镇飞岭村
王耀耀 洪洞县万安镇中心卫生院左家沟分院
郭天江 翼城县翼城中学
组稿 侯秀娟 闫晏宏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