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目标,2018年,我市启动了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打造“临汾技工”品牌行动,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临汾市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打造“临汾技工”品牌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从2018年起至2022年,通过实施“一县一品”劳务品牌战略,打造“临汾技工”品牌队伍,使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的劳动者每年达到10万人,帮助其中不少于3万人实现本地就业、不少于3万人转移就业的目标任务。2018年,襄汾县打造以快餐服务为龙头的“晋襄酥”烧饼大军劳务品牌,带动就业2万余人。同年,襄汾“晋襄酥”烧饼被评为省级劳务品牌。
2019年,按照创建单位申请、县级人社部门抽查核实推荐、市级人社部门专家评审的方式,认定浮山厨师、华翔工匠、晋都手工编织、巧巧柳编为市级劳务品牌。
2020年,根据《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六个十”工程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要求,认定尧乡姐妹、晋南钢铁工、洪洞三保、西山果树工、好帮手家政等5个劳务品牌为市级劳务品牌。
通过创建我市十大劳务品牌,丰富和推进了我市“临汾技工”品牌建设,已成为我市一张靓丽的名片,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2万人接受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将近22万人实现了本地就业或转移就业。
为进一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深化“临汾技工”品牌提质增效,提升全民职业技能水平,助力临汾经济转型发展,增加劳动者工资性收入,今年,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启动了临汾市新发展阶段深化“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推进“临汾技工”品牌提质增效行动。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技能培训作为实现稳定就业、稳定增收的重要保障,深化“临汾技工”品牌提质增效,依托铸造、冶炼、煤炭、焦化等重点行业和华翔、晋南钢铁等重点企业,进一步强化技工品牌建设。深入实施“一县一品”,努力创建一批以襄汾烧饼、浮山面食为代表的劳务品牌,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
襄汾烧饼
—临汾市十大劳务品牌—
烙烤技艺传千年,襄汾烧饼富万家。
襄汾烧饼源于农耕,兴于古晋,盛于明清。近年来,在襄汾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县人社局以襄汾烧饼独特的饮食文化和浓厚的人文背景为依托,全力打造以快餐服务为龙头的“晋襄酥”烧饼劳务品牌。
据统计,全县外出从事烧饼产业的人数达到2万余人,遍及京、津、冀等全国十几个省市,夫妻开店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每年创造经济效益6亿余元。2018年12月,襄汾“晋襄酥”烧饼劳务品牌被省人社厅授予省级劳务品牌。2019年、2020年面向全国完成了“襄汾烧饼”劳务品牌形象标识和“烧饼之歌”歌词征集, 编辑出版《襄汾烧饼》一书,多举措宣传推介“襄汾烧饼”劳务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今年,襄汾县又将申请创建“山西烧饼之乡”,推进“襄汾烧饼”劳务品牌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实现技能促创业,品牌促增收,纳入下一阶段工作目标。
浮山厨师
—临汾市十大劳务品牌—
厨乡盛名传三晋,特色劳务输四方。
近年来,通过全民技能提升一县一品战略和各级各类技能培训,浮山厨师队伍不断壮大,现有登记在册厨师11178人,其中初级烹饪师3100人,中级烹饪师300人,高级烹饪师200人。在县内外经营或主厨的餐饮店900余家,从业人员达7000人以上。
2021年,浮山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提质增效要求,将“浮山厨师”劳务品牌建设列为全县的三件大事之一,确立了打造临汾厨师第一品牌,摘得省级劳务品牌的工作目标,成立了“浮山厨师”劳务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浮山县浮山厨师劳务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组成工作专班,挂牌成立了浮山厨师临汾服务站,并通过提升就业服务,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加强行业技术指导和“三依托”“三结合”等举措,力争完成厨师技能培训3000人,进一步推动以技能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的良性循环,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助推全县“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好局、起好步。
华翔工匠
—临汾市十大劳务品牌—
发扬师徒传承机制,弘扬华翔工匠精神。
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三届被中国铸造协会评为“中国铸造行业综合百强企业”,在白色家电压缩机零部件领域处于国内行业龙头地位,主要客户包括美的、格力、丰田等世界500强企业。
近年来,华翔集团在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华翔工匠”劳务品牌建设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响应政府号召,创建“华翔工匠”劳务品牌。2019年,被认定为市级劳务品牌。二是发扬师徒传承机制,弘扬工匠精神,着力培养华翔新工匠;依托华翔双创和精益培训体系,奋力推动“华翔工匠”劳务品牌人才培育活力。三是推动劳动力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充分满足就业需要;集团着力将“华翔工匠”打造成为吸纳下岗劳动力、贫困劳动力的劳务品牌,以就业扶贫、技能扶贫为核心,积极为下岗职工、农村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并进行各类知识技能培训。经过多年发展,“华翔工匠”劳务品牌成为带动周边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技能收入重要驱动器,品牌影响力深入人心。
晋南钢铁工
—临汾市十大劳务品牌—
打造晋南钢铁工劳务品牌,助推我市冶炼业转型升级。
2017年,山西晋南钢铁集团(原山西立恒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山西立恒技工学校,高质量培育各类职业技能人才。学校依托企业的钢铁冶炼优势,立足精准培训,面向求职员工,服务冶炼企业,大力开展钢铁冶炼工种培训,创建晋南钢铁工劳务品牌。2020年组织的炼钢工“订单式”培训班,开启了全省“订单式”培训先河。2021年1月,“晋南钢铁工”被临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市级劳务品牌。2018年—2020年,共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824人,集团岗前培训4500人。2020年7月、10月两批7期炼钢工“订单式”培训班培训学员319人,结业学员80%以上被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高薪录用。
站在新的起点上,山西立恒技工学校在提高“晋南钢铁工”劳务品牌效应上下功夫,创新培训方式,加大订单式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力度,形成以培训提技能,以技能促就业,以品牌拓市场的新格局,在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上蹚出一条新路,为“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再立新功!
尧乡姐妹
—临汾市十大劳务品牌—
古都家政开新花,尧乡姐妹促增收。
近年来,山西华夏中青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根据市人社局打造“临汾技工”特色劳务品牌战略的部署,创建了“尧乡姐妹”家庭服务业劳务品牌,并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了商标,先后连锁成立了山西尧乡姐妹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山西尧乡姐妹服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劳务培训规范化、劳务管理标准化、劳务品牌统一化、劳务输出规模化、跟踪服务常态化,全力培育塑造“尧乡姐妹”劳务品牌形象,使我市家政劳务输出向品牌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强化培训,努力提高品牌劳动竞争力;提升服务,积极拓展劳务输出基地和范围;有序输转,充分发挥品牌劳动效益。目前,共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1.1万余人次,其中每年“尧乡姐妹”品牌劳务输出5000人次左右,年劳务收入达1.5亿元。
洪洞三保
—临汾市十大劳务品牌—
槐乡“三保”惠民生,创建品牌促民生。
近年来,洪洞县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程建设,打造“洪洞三保”(即:洪洞保安、洪洞保姆、洪洞保洁)劳务品牌,有力促进了当地就业和民生改善。
洪洞县人口资源丰富,有近50万劳动力,对发展“洪洞三保”劳务品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洪洞县人社部门按照提高群众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保障群众就业增收,深入打造“一县一品”就业培训新格局的要求,开展实施了“三保”品牌培训计划。2019年共培训5367人次,就业1710人。2020年培训8065人次,7651人取得培训合格证,1800余人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证,通过培训后外出务工人员2400余人。其中“三保”就业人员1982余人,月平均工资收入2000—5000元。
目前,洪洞籍外出务工人员及“洪洞三保”劳务人员遍布全国大中城市,其以勤奋敬业、正直忠厚、朴实能干的良好品质,在各自从业领域树立了口碑、赢得了赞誉、打造了品牌,成为洪洞又一张响亮的名片。
好帮手家政
—临汾市十大劳务品牌—
好帮手家政助脱贫,品牌化就业促增收。
为深入开展“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助力脱贫攻坚,永和好帮手家政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把创建好帮手家政品牌为抓手,建立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就业服务一条龙工作模式。
该公司在永和县各乡镇、村设立好帮手家政服务点,长年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参加家政职业技能培训,并建立了培训设施先进规范、专业师资队伍的培训基地,同时,在北京、太原、临汾、西安等地选择了一批社会信誉好、管理质量优、上岗就业率高的用人企业建立长年劳务合作基地,把经过培训的家政服务员输送到这些基地工作,并为他们提供全程服务。从而实现劳务输出的六个转变,即:由群众自发外出务工向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转变;由劳动者盲目外出务工向政府指导、安全有序的劳务输出转变;由劳动者零散外出务工向大规模劳务输出转变;由季节性输出向常年性输出转变;由体能型输出向专业技能型输出转变;由简单劳务输出向带回技术和资金回乡创业转变。真正使劳务输出工作向系统化、规模化和规范化迈进,蹚出劳务输出新路子,打造劳务输出新品牌。
西山果树工
—临汾市十大劳务品牌—
打造“西山果树工”,拓宽脱贫致富路。
时值盛夏,瓜果飘香。大宁县太古镇的苹果园里活跃着一支当地土生土长的“西山果树工”队伍,他们利用参加人社部门技能培训所学的一技之长,在为果农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增加了收入,逐步走上致富道路。
近年来,大宁县成立提升劳务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设立劳务工作站,村级设立劳务工作室,调整确定84名熟悉劳务工作的村干部兼任村级劳务信息员,确定大宁县星光职业培训学校承担临汾“西山果树工”劳务品牌培训,选聘10名县内外专业技术精湛、实践经验丰富、授课通俗易懂的师资,全部纳入临汾“西山果树工”劳务品牌技能培训师资库管理,由培训机构聘用教师,颁发聘书,选派使用,服务果农。同时抓住2020年临汾市贫困劳动力果树工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在大宁县举行的机遇,评选出金牌“大宁果农”50名、银牌“大宁果农”100名、铜牌“大宁果农”200名和优秀“大宁果农”100名,创建临汾“西山果树工”劳务品牌示范培训基地10个,让1000余名大宁果农学到一技之长,有业可就、有钱可挣。
晋都手工编织
—临汾市十大劳务品牌—
晋都古艺吐新芽,曲沃编织促就业。
“晋都手工编织”是由曲沃县新潮职业培训学校于2006年开始设立的培训工种,培训学员由曲沃县蓓蕾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生产,企业提供生产原料、回收学员产品,通过“学校+企业+农户+基地”的学—产—销—体化新型发展模式,逐渐成为该校主要培训工种和企业的主打产品。
2018年,曲沃县人社局将“晋都手工编织”培训工种定为全县“一县一品”劳务品牌。2019年7月,“晋都手工编织”被市人社局认定为市级劳务品牌。手工编织培训以学员创业就业为发展目标,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很多学员经过培训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实现了人生价值,增加了家庭收入。2018年至2020年,共组织手工编织培训班23期,培训学员977人,就业人数327人,并颁发了培训合格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从业人员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1.5—2万元。2021年,将持续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培训率、持证率、就业率、增收率,为“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发挥品牌作用。
巧巧柳编
—临汾市十大劳务品牌—
“小柳条”打造大品牌,“巧柳编”带动大就业。
蒲县,位于吕梁山脉西南侧,古时以盛产杞柳闻名,同时也是杞柳编织的发祥地。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将传统杞柳编织与现代工艺进行结合,大力发展“家庭作坊”式的弹性工作模式,带动了周边杞柳种植、手工编织等产业,有效提高了周边劳动力的就业积极性和业余收入水平。2019年,“巧巧柳编”被市人社局认定为市级劳务品牌。
为起到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该县于2015年成立了蒲县巧巧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年产成品2万余件,是一家集种植、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柳编加工企业,成为县域新型特色龙头企业。按照立足本地发展实际、锻造特色劳务品牌的思路,挖掘传统老工艺,接轨国内国际市场,建设了柳条生产基地,培训了柳编专业人才,创新改进了传统工艺。目前,建立生产基地3个,加工龙头企业1个,组织培训9期,参训人员900余人,培训出能独立工作的技工300余人,年产值10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千人的就业。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