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公安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犯罪工作纪实

2021-11-11 09:03:4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7月,市公安局直属分局尧庙派出所民警远赴广州、深圳等地,连续奋战15天,昼夜攻坚,破获电信诈骗案件4起,抓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犯罪嫌疑人8人,追回被骗资金40余万元。这是我市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成功案例之一。

  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坚持打防结合、源头治理,始终对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立案数、财损数已经连续5个月大幅下降。

  ●磨砺利刃 重拳出击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来势凶猛,今年8月,市公安局建立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简称“406”机制),全市公安机关上下一心、多侦联动、同步上案、合成作战,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各项工作措施。按照市公安局党委要求,全市公安机关持续开展“飓风”行动,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主力军作用,开展“断卡”“断流”、打击涉诈洗钱窝点等专项行动,全力挤压诈骗分子生存空间,同时针对受损30万以上部督、省督案件,出重拳、下重手,依法从快、从严、从重惩处犯罪嫌疑人。

  8月,霍州市公安局陆续接到市公安局推送涉诈线索,局党委高度重视,组织专班进行分析研判,市县两级反诈中心同步上案,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及其设备的活动轨迹,经缜密研判分析,分别于8月21日在霍州市将犯罪嫌疑人郭某磊、朱某飞抓获,8月23日在洪洞县公安局配合下将犯罪嫌 疑人姚某抓获,在汾西县和平镇河达村附近起获诈骗设备。经查,该团伙自2021年7月以来从网上购买设备及大量手机卡,将设备连接外置电源后藏匿于乡间田野,通过蝙蝠软件与上线联系,为境外诈骗人员提供拨号入境服务并从中牟利,涉及各地案件10余起。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减少受害群众的经济损失,公安机关注重追赃挽损,对成功冻结的涉案资金进行梳理,对权属明晰的,及时向受害人返还被骗资金。

  ●加强宣传 筑牢防线

  如何遏制电信网络诈骗多发势头,捂紧百姓的钱袋子?市公安局扎实开展入户宣传,通过面对面宣传推广使用“临汾反诈卫士”预警平台、下载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和关注人民日报客户端、微信视频号、微博、抖音、快手四个平台的“国家反诈中心”官方政务号,打通“最后一公里”,在最短的时间内扭转辖区内电诈案件多发、频发的局面,使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显著提高。截至9月8日,全市共下载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1216355人,注册人数占常住人口30.4%。

  为了营造浓厚的反诈宣传氛围,我市积极研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规律和特点,围绕普法类、警示类、防范类、手法类制作了反诈系列宣传资料、宣传视频,为全社会反诈宣传提供有力支撑。系列反电诈宣传视频,接地气、有针对性,网友纷纷转载,成为朋友圈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多方联动 精准反诈

  为使反诈工作落到实处,市公安局联合市人行、银保监分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加强银行账户涉诈风险排查和整治工作,按照“谁开卡、谁负责”的原则,清存量、控增量,强化风险防控。同时,加强涉诈重点人员和缅北回流人员管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逐人纳入管控,实行专人专管,坚决防止涉诈前科人员重复作案或出境作案,对涉诈人员全部进行惩戒曝光,同时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对涉诈人员办理手机卡、银行卡设限。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惩戒曝光涉诈嫌疑人748人。

  与此同时,市公安局联合市三大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加强技术反制工作,通过国家反诈中心预警平台和“临汾反诈卫士”预警平台研判发现我市潜在受害人,开展精准宣传劝阻工作。市公安局还积极完善“96110”预警平台运行模式,今年以来,累计发送预警短信80905条,拨打预警电话131789次,成功劝阻群众435人次。截至9月8日,“临汾反诈卫士”平台共发送预警信息100880条,成功预警劝阻1062人次,及时阻止了高危群众上当受骗。

  下一步,全市公安机关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牵引,积极构建“全警反诈、全社会反诈”新格局,坚决遏制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高发多发态势,坚决保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记者 白洁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