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摄影师闫锐鹏:可拍的生态美景越来越多

2022-07-28 09:01:01 来源: 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

  编者按

  7月27日的《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组《晒晒我的“家乡蓝”》摄影作品。这些摄影作品以天空相册记录非凡十年,以百姓视角展示家乡变化,展现了各地蓝天保卫战的奋斗实践、空气质量的巨大变化。本报摄影记者、临汾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闫锐鹏以《可拍的生态美景越来越多》为题,晒出临汾蓝天,讲述了家乡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报今日予以转载,敬请关注。


山西省临汾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天越来越蓝。闫锐鹏

  我在临汾已生活了40年。小时候住在离汾河3公里的地方,汾河水哗啦啦地流淌,我们在河边小溪里捞虾米。夏天晚上能看见天上的银河。

  我10多岁的时候,汾河周边的小厂子纷纷建起来了。在临汾这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逐步形成了一个围绕煤炭、焦化、钢铁的工业链条,生态环境受到污染。我从2005年开始接触摄影,喜欢在临汾各地旅拍。那几年拍的照片,很多在后期经过了黑白调色处理,掩盖色彩不好看的瑕疵。

  到了2016年,临汾的全年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里排名垫底,曾经在10天之内二氧化硫浓度三度“破千”。这事儿上了热搜,生态环境部专门派出专家团队来进行大气污染源解析,帮着查找“病根”。

  临汾市知耻后勇,出台壮士断腕般的蓝天保卫战一揽子举措,市区及周边范围重污染企业逐步清零。目前,临汾市已累计完成清洁取暖改造76万户。对清洁取暖,一开始大家还有些抵触,后来纷纷竖起大拇指——费用虽然比烧煤高一点,但是省心省劲,再不用起早贪黑去添煤。

  如今,电动公交车和出租车随处可见,临汾成为山西首个实现城区公交车和出租车电动能源“双覆盖”的城市。临汾市还在网上开设了大气污染“随手拍”举报平台。去年我在航拍时,看到有人在地里烧秸秆,拍照上传后,很快这事儿就得到了处理,很高效!

  付出总有回报。前些天看新闻,去年,临汾市空气质量改善率进入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30位;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83.3%;PM2.5年均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30.3%。

  水环境也好了很多,汾河国考断面已全部退出劣Ⅴ类,许多市民平时休闲散步的第一选择就是汾河公园。上个月,我在汾河公园拍了一组夕阳西下的汾河晚渡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好多人点赞留言:“汾河确实更漂亮了!”

  可以拍的生态美景越来越多,这两年,我的硬盘都不够用了——以前每年20G的内存就够了,去年用了70G,今年已经快100G了。

  我们摄影家协会的同行经常一块儿拍摄。无人机飞起来,对准目标一顿拍,即便不调色,往往也能出很多“大片”。

  (人民日报记者乔栋采访整理)

  (原载7月27日《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