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访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侧记

2022-12-08 09:38:1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讨薪维权暖人心 人民调解彰正义”“贴心服务 为民解忧”……走进市访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室,整面墙壁上挂满了群众送来的各种表达谢意的锦旗。这一面面锦旗的背后,既饱含了群众的信任与感激,更彰显了市访调委调解惠民所取得的成绩。

  多年来,市访调委创新调解方法,构筑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长效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调解组织网络,组建人民调解员队伍,有效发挥了人民调解员“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加强联络对接 构建全新模式

  “访调工作就是把大量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使广大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委政府办实事的用心……”市人民调解协会会长、访调委主任陈耀峰如是说。

  市访调委自2018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事要解决”的原则,因案施策、分类调解,突出“选、进、调、出”四字法,全力做好人民调解工作。选就是通过联合接访窗口,与信访员共同接待、甄别、筛选;进就是把到市、赴省、进京的重复访、越级访案件中的老积案筛选出来,引入调解程序;调就是将“法、理、情”与“说理法、交心法、扶弱法、换位法、集中法、冷却法、选择法、帮助法”的人民调解“八法”相结合,力争案件一次性终结;出就是对调解不成案件,引入法律援助、劳动仲裁等渠道,为群众提供“访、调、诉”无缝衔接的一条龙服务,真正实现了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行。

  在访调对接工作实践中,市访调委着重从工作力量和工作信息上与市信访局加强联络对接,实现信访与调解深度融合,建立了联合接访窗口,对群众来访实行统一管理、协调、登记,分类接访、处置、督办,形成了敞开窗口集中受理、统筹条块联合办理、依托窗口统一管理的接访工作新模式。

  2020年1月,市访调委荣获司法部“大排查、早调解、护稳定、迎国庆”专项活动“表现突出集体”荣誉称号。

  巧用调解方法 倾力化解矛盾

  成功化解矛盾纠纷,一方面需要调解员巧妙运用调解方法、注重情、理、法的结合,另一方面要抓住矛盾争议焦点。这是市访调委多年实践总结出的经验。

  2020年,上访人刘某某等20余人到市政府集体上访,反映临汾某煤业公司拖欠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问题。经查,刘某某是外地某公司临汾某煤业项目负责人。2014年,刘某某所在公司承建临汾某煤业公司地面土建工程项目,工程已于2018年7月全部完工,均已验收。临汾某煤业公司尚欠部分工程款和工人工资。双方对拖欠款数额分歧巨大,极易引发矛盾升级。

  接到市信访局访调对接移送单后,市访调委第一时间对合同纠纷实质性的内容做出准确认定和把握。经调解员合议商量后,迅速成立了调解小组,就前期情况进行了详细地询问、记录,同时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调查。在随后的日子里,调解小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导双方,共同协商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最终,历经半个多月,前后4次调解,刘某某等人和临汾某煤业公司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在随后的电话回访中,双方当事人均表示对调解结果非常满意。

  强化讲理说法 实现案结事了

  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陈耀峰说,调解就是说理评理,了解摸清当事人的诉求,是做好调解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关键。

  2022年9月26日,霍州市辛置镇村民周某某来到市访调委申请调解其与霍州某公司的劳动争议纠纷。据了解,申请人周某某早年在该公司务工,于2015年10月辞职回村,但之前的工资和劳动保险均未及时支付,经过一番周折后,得到了所欠工资,但是保险问题,一直没能解决。为此,7年来他多次上访讨要说法,要求公司处理劳动保险事宜。“我起诉了,一、二审法院都支持了我的要求,但公司就是不履行。”周某某向调解员李根旺诉说着自己的委屈,“我的诉求就是给我解决保险问题并给我一定的补偿。”第二天,调解员把双方叫到一起面对面进行调解,原来,用人公司并不是不愿意履行,而是因为务工期间周某某是顶替另一个人的名额,公司无法为其缴纳保险。在调解员的不懈努力下,该公司最终同意在两个月内支付周某某保险补偿费6.5万元。至此,一起长达7年的纠纷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一次性调解成功。周某某激动地说:“感谢你们给我讲理说法,让我从‘当局者迷’中走出来,事情了结了,我的心结也解开了。”

  在调解工作中,市访调委紧紧围绕“源头预防”“规范运作”两个重点,不断加强联调、联排、联动,推动构建“访调对接”新格局。今年以来,市访调委已成功调解化解47起信访案件,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记者 白洁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