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历史浩劫《复兴之路》可期

2009-09-30 15:3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这部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之后的第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有一个特殊的篇章、一段特别的演出,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赢得“雷鸣般的掌声”。那就是,演出中朗诵诗《沉思与抉择》第一次在中国庆典舞台上呈现“文革”十年浩劫。(9月29日中国新闻网)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篇宏伟巨著中的一个精彩片段,是未来复兴之路的一个新起点。在这个特殊的结点上,审视“复兴之路”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由苦难、艰辛变得美好、幸福的169年里,有许多大事要向中华儿女叙说,有许多喜事要让中华儿女分享。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在这样一部重大的音乐舞蹈史诗中,不呈现沉重的“十年文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人们的理解。但走在复兴路上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这样做,而是正视历史,毫不回避,在中国庆典的舞台上呈现“文革”十年浩劫。这种实事求是、成熟理智的做法,不失为复兴路上的一剂良药,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理解与安慰、支持与信任,更有对复兴中华的期待、鼓舞与信心。 

历史是未来的基石。无论是光荣的历史,还是磨难的历史,正视他们,对于复兴未来有益无害。抛弃他们,则是有害无益。《复兴之路》在对待历史的问题上,做出了明确的回答:直面历史,正视现实,复兴未来。 

《复兴之路》选择了这段特殊的历史,是对历史、对人民、对复兴伟业的负责与尊重。正如艺术家深沉的朗诵所言,“如果不是为寻找历史在哪里转弯,如果不是为寻找民族复兴新的起点,谁还愿意撕开已经渐渐愈合的伤口,谁还想回首那不堪回首的磨难……”不回避历史,甚至撕开历史的伤口,不正是为了让复兴的脚步走得更稳一些、步子迈得更准一些吗?从这个角度来说,《复兴之路》奏响的不仅是颂歌,也有警钟。复兴路上警钟常鸣,是一件有益未来的好事。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中国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也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矛盾的凸显期。而今天就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一个足迹就是60年后的“复兴之路”的一个音符,今天的一件实事就是60年后的“复兴之路”的一行诗句。因此,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为中华民族的明天塑造光荣的历史。(刘紫荣)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