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家教面广量大,一下子刹住,很难。”钟加根,这位曾担任中学领导的老教师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不过在他看来,浙江省的做法倒是更为现实:先管起来,能管多少是多少。
日前,山东、浙江两省对有偿家教的立法差异再次引起人们对教师有偿家教问题的关注。一个严禁,一个松了一个“小口子”。尽管两个草案还未作出最后的决定,但人们不难从它们的差异中揣摩出其中的复杂。
管理应该严起来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沙红是一位六年级小学生的母亲。以前,她坚持不给孩子报补习班,但最终还是妥协了。“孩子班上的同学,大部分都上了,我们实在坚持不住了。”这让她真切地感受到了家教市场的强大威力。
问问孩子,高价请来的老师对他们当然会有一些帮助,不单单是分数上的。沙红说:“小学的课程大多还是以知识性为主,他提前知道这些东西,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思维更具有发散性,这样对他的性格会产生影响。自信心也上去了。”
在她看来,那些没有请家教的,会表现出一种沉闷的状态。“我们现在的教育还不是个性化教育,对这样的孩子,关注的就会少些。自然,我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会这样。”
据沙红了解,在国外,家教有专门的机构来做,在职教师是不允许的。“我们国家,一方面是自己在发展,但不够规范,一方面是看着别人怎么做。目前家教市场出现的这种情况,是和整个教育大环境相关的,已经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链条,一环扣一环。分数,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那是一步步上升的基础。当然,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太乐观,会对大家产生一些心理影响,但这种波荡越往下对教育的触动也越小。”
“对教师有偿家教的管理应该严起来,单纯靠道德去约束,力量是有限的,但这也不是一个立法就可以解决的。”沙红认为,“从现实情况来看,即便有明确的法规条文规定,在职教师不允许从事有偿家教,但惩罚呢?一般是和职称、特级教师评选挂钩,在这方面会受到影响。但从事家教的老师大体上这两方面都有了,他会在乎这些惩罚吗?”
“把禁止有偿家教写到法规草案里,可能只是一种理想。现实中,问题出现了,到底该如何办?不论开口子还是禁止,它需要各种制度规范、配套、跟进。”民进北京市委原秘书长蒋国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立法了就要坚决执行,规定一件是一件。无法落实,就等于一纸空文,法律自然就会失去权威,失去人们对它的信任。”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规范教师有偿家教势在必行
下一篇: 禁语能否改变官僚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