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对发展特色产业的认识。要尽快依据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制订并不断完善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加强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和先导性的资料。要以各县(市、区)的城市经济圈为核心,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发挥集聚和辐射作用。
其次,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各县(市、区)应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围绕建设农业特色县发展战略,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同时,采取优惠财税措施,结合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一批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批发市场。必须以现代农业的理念,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合起来;必须把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相关产业体系健全起来。
此外,要全力吸引人才,服务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做大特色产业,要依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造就发展特色产业的人才队伍;果区各级政府要支持和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果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以果业协会为主的各类流通中介组织;要重点培育苹果、红枣等特色产品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
最后,还要采取投资补贴、贴息贷款、税收优惠、加速折旧等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要尽快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为主体的现代农业投入机制,对果农、特色养殖农民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逐步形成一种目标清晰、受益直接、操作简便的特色农业补贴制度。对少数财政困难、金融组织不健全的贫困山区县,应该给予特殊照顾。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是增强我市自我发展能力和经济实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就业、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对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特色产业利于万民,民得实惠方显特色。(武锡刚)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以科学创新告慰科学巨匠
下一篇: 拳拳“心访”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