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显示,孩子们希望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充足的睡眠、保护自己的“小秘密”以及拥有更多喜欢的儿童读物、老师的理解,而不是“见物不见人”的关心或“暴饮暴玩”的短暂快乐。孩子们用稚嫩的语言表达了这样的心声:“给我们一个轻松的童年。”有的家长和老师常说“知子莫若父”、“知生莫若师”,喜欢按照自己的模式一手操办他们的生活学习,从吃饭、走路到穿衣、睡觉,把孩子的要求设计为“用更多时间学习、不睡懒觉、不隐瞒真相”,等等。他们不知道,培养和教育孩子,首先应该理解和尊重孩子需求,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和想法。对于涉及孩子切身利益的事情,也让孩子出出主意,这样才能取得持久良好的效果。
大人们也应该检讨一下自身,从行动上、心灵上和物质上去关爱儿童。家长不经意的随口脏字、不遵守交通规则、不爱惜公共财物,老师对孩子的体罚和语言上的人格侮辱、过于严厉的批评,都会使孩子在心灵上产生消极影响。所以,我们首先要从行动上为孩子做出榜样,在平时就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儿童时期对孩子心灵善恶的品质培养至关重要,家长和老师还应该主动探索有效的方法,加强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从心灵上给予孩子正确的感化启蒙,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树立信心、少走弯路。对处于困境中的儿童,大人们除了自己提供必要的资助,还应教育自己的孩子乐于助人、勇于担当,使所有的儿童都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总之,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在儿童节给孩子简单放个假。在充分了解孩子意愿的基础上,陪他们到书店看看书,或是到福利院、敬老院看望需要关爱的小朋友和老人,或是在家里整理老照片,帮助他们回忆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不错的选择。希望我们在这个儿童节里认真反省一下自己,想一想能够切实为儿童做些什么。
(锡刚)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低碳”离我们并不远
下一篇: 教育变革,就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