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离我们并不远

2010-06-01 09:3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低碳”这个词到底是怎么热起来的?有人把它归结为“后哥本哈根时代”的新思维方式。然而,抛开思维方式和概念,当我们回归到生活再仔细想想,低碳”和我们生活的相关度到底何在?“低碳”生活,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
2009年12月7日,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上百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5万人聚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与全球气候峰会并希望签订一份气候公约,以减少人类碳排放。与会者虽有激烈的争吵,却始终有一个不容置疑的共识:高碳文明已经难以为继。低碳文明是未来的主流。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产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不是能力,是一种自然而然地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还需从提倡“低碳生活”开始。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其实“低碳”离我们并不远,低碳”也并不一定就等于“高科技”。
人们怎么做就能实现“低碳”的生活方式,这就要从“开源节流”说起。所谓“开源”就是要多植树,多一些绿色,爱护城市的生活环境。另外一方面就是要“节流”。主要是节电、节水、节油、节气,讲究合理适度地使用能源,有意识地节约能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其实许多节能的做法只是一个习惯而已,比如,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使用塑料袋等包装物;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减少电器待机时间;电视机屏幕不要太亮,调成中等亮度既能省电又能保护视力;冰箱及时除霜;坚持户外锻炼,尽量少用跑步机;洗涤衣服让其自然晾干,少用洗衣机甩干;少吃生产时碳排放量高的肉类,如猪、牛、羊肉等等。其实,在生活中做到这些并不难, 当每个人将这些作为一种习惯时,这个世界的碳排放量自然降低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也就更美了。
有些人认为“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市民自身的力量难以实现,与其这样,还不如按日常的生活方式“得过且过”。诚然,城市居民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在这种惯性生活模式下,推行“低碳生活”也可能会带来不便。但这些并不能成为市民拒绝“低碳生活”的理由,只要人们从细节入手,有改变的决心和愿望,“低碳生活”完全可以实现。低碳生活不仅仅是市民的自觉行为,也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营造一个“低碳”生活环境。比如建设低碳小区、扶持垃圾回收利用等产业,以及给自觉实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市民给予一定的奖励等,这都对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实现“低碳生活”过程中,不仅不能当“甩手掌柜”,还要通过政策扶持,推动整个工作的有效开展。

(景文婷)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