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粽子、艾叶、龙舟,不知你那服饰的降价与否同我国传统的端午又有何关联?如此行为不仅牵强,而且荒唐。
可以看出,节日已经脱离了原有的本意。似乎每一次的儿童节、劳动节、母亲节、情人节,不论是何节日,都演变成了商家“自己的节日”,各路商家都将此当做大卖特卖的“好日子”。
每有节日,作为消费者总能看到各种产品的促销信息、优惠活动是“漫天飞舞”,无穷尽的商品广告似乎再说:快来买吧,节日到了,该消费了。
节日,已成为各商家争夺消费资源的主战场。
曾有同事针对此种现状调侃道,如今谁对节日最重视?答案是商家。
我们不难发现,通过精明的商家无孔不入的引导,消费者的脑中似乎也形成了如此概念:儿童节就应该给孩子买衣服、玩具;母亲节就应该给自己的母亲买某某品牌的保健品;父亲节就应该给自己的父亲送某某品牌的服饰;情人节就要送玫瑰花、巧克力、西餐。如果不买、不送呢?那么商家会告诉你,送了方显孝心,买了方显对长辈之重视,对爱人之重视,对孩子之重视。
这是畸形的消费引导,且不论商家是否无良。因为所谓商家,无非是逐利而行,此举倒也可理解。但是我们作为消费者,是否应该树立正常的消费观念。
儿童节了,可以不必买玩具而是陪自己的孩子轻松一天,让孩子尽情开心;情人节了,可以不必以物质大献殷勤,只要表达了倾慕之情就好;母亲节了,可以免了衣服和杂七杂八的物件,要知道作为长辈无非是想自己的子女能够多陪陪、多说说话。
回归节日的本色,落脚之处还是在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或者叫做节日观念。要知道,节日并不等于“消费日”。
希望我们重新拾起那代表了传统精神文化的节日精髓,让“节日”回归真正的节日。莫让“消费”当“主角”,否则长此以往,只能是淡了节日,丢了节日。(柴云祥 )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