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图书馆:被淡忘的精神家园

2010-06-30 16:0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市民:更爱网上阅读

   “临汾有图书馆吗?在哪个位置啊?”6月27日,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却得到了同样的答案。
尧都区图书馆是临汾唯一的一所公共图书馆,1919年成立至今,1995搬入市区平阳广场附近,如此的黄金位置,却不足以引起大多市民的注意。在附近工作的乔爱玲说:“周围的其他建筑太多,旅馆、金店的大招牌都比图书馆的醒目,而且图书馆前总有随意停放的车辆,把门口遮挡住了。”“平时都要上班,就算知道图书馆在哪,也没有时间去。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想看什么书,,动鼠标,一搜就有。”王鹏的一席话代表了不少市民的看法。由于影视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读书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相比图书馆,大家更愿意在电脑前轻松阅读。

读者:书籍仍需补充

“目前,图书馆的读者还是以我们老年人为主,基本都在60岁以上。楼层有些高,我们年纪大了,上楼挺不方便。”82岁的退休教师梁桐轩是尧都区图书馆的固定读者,风雨无阻,每天能安静地读会儿书便是老人最大的爱好。
本着这份热爱,梁老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书籍方面,有关政治和历史的太少,而年轻人爱看的电脑、服饰一类的时尚杂志显得多了些。”“有些报刊和杂志的期数不全,比如我常看的《中国老年》只有3、4、6期,其余的期数都找不到。”热心读者王玉林老人说。
偌大的报刊阅览室里,只有几名忠实的读者,其余座位常年都空着。54岁的打工者杨爱华是这群读者里年纪最小的,他说:“我们农民工也需要文化生活,白天工作繁忙,,晚想看书时门已关了,希望能适当延长时间。”虽然书籍不全影响到了部分读者的热情,但工作人员全年无休、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读者的称赞。
图书馆:渴望市民关注“几年前,图书馆举办过一些活动,也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掀起了办理借阅证的热潮。”尧都区图书馆馆长闫娟说,因为书籍不全,读者借不到想看的书,随后开始了退卡的高潮。
“近几年,由于报刊和杂志的订阅价上涨,图书馆的经费有限,我们在书籍方面基本没有补充。
但只要有一个读者提出想看什么杂志,我们都会订阅。如果读者较多,需要在晚间阅读,我们也可以灵活的变动。”闫娟话锋一转,眼神中透露着喜悦,“去年年底,我们增加了电子阅览室,已有工作人员前去太原参与相关培训,不久后可以向读者开放。书籍不全的情况,也会得到改善。如果图书一卡通开始实施,读者在省内其他地区图书馆借阅的书,在本地的图书馆就可以还,实现全省图书馆联网,为广大读者提供便利。”公共图书馆是人民的终身学校,是没有围墙的大学,闫娟渴望更多的市民能尽一份力量,关注图书馆。闫娟言辞恳切:“希望大家可以将家中闲置的书籍予以捐献,多些渠道进行图书的补充,把尧都区图书馆构建成广大市民的读者之家。”
 
(记者 李静)
 
来源:临汾日报晚报版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