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用地破解“双保”难题

2010-08-27 09:5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面对这一课题,不少人都有一种迷茫感,对有关要领的理解,对政策的把握,都存在模糊的认识,都很不到位。笔者认为,节约集约用地是破解“保发展、保红线”唯一出路。
节约是指少用和不浪费,侧重体现数量和规模适中。节约用地主要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没有造成闲置或囤积,土地在规定用途下实现产出最大化。集约用地源于农业土地经营、精耕细作的代名词,与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相对应,目的在于提高已利用土地的使用效率,提倡在存量用地上做文章,侧重体现结构与布局。
用地不节约主要体现在存量、在大量边角地、废弃地和占而不用的闲置地;同时,不少土地用而未尽,资金或技术投入不足,导致土地产出没有实现最大化。例如一些工业用地容积率过低,一些农用地整理改造不足。用地不集约属于长期演变形式的结构性的问题,例如交通拥堵的深层矛盾是住宅、商业和办公等用地之间布局结构不合理,相同用途的土地过于集中。用地管理应当同时以“节约和集约”为目标,集约是根本,节约是保障。
当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或者说是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土地需要量刚性上升,压力巨大。1998年至2009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以每年将近1.5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我们的国情决定了土地利用必须走节约集约的道路。
节约集约用地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各级政府、各部门、各行业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大家各负其责、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也需要加强对节约集约用地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和执法,保证和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对此,一方面要按责权一致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各行业在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中的责任,将其原则性要求具体化,使之形成一个体系。另一方面,建立良好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构建与综合部门、各有关行业协会,特别是大型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的有效制度,形成推动节约集约用地的合力。此外,强化建设项目用地全程管理,从项目选址节约用地到竣工验收用地实情,包括其执行过程中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开发建设、补充耕地、补划基本农田等各个环节都要监管,坚持对重大项目选址用地审查,从源头上把好关。

(王龙云)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