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了,把关注的天平倾向百姓

2010-09-27 10:0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是否属实,暂不去考究,但节日腐败、送礼之风屡禁不止却是真实存在。干部给领导送、下级给上级送、企业给管理部门送……一位在某县某局担任办公室主任之职的朋友说:他们只是个县局级单位,倒是不需要跑北京,但省里必须跑。光是一个省城,这位主任就得跑十多个部门和单位,至于市里、县里,需要送礼的部门和单位更多,由于连日舟车劳顿和桌上应酬,累得筋疲力尽,对过节是怕之又怕。
逢年过节,相互走访,互致祝福,顺便提上两瓶酒、两条烟,礼尚往来,人之常情,未尝不可。即使花上百八十元钱,甚至几百元钱,在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也算不了多大负担。但如果一送就是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礼品,恐怕性质不变的就很少了。无利不起早。纵观过节送礼之风,发现风向都是从低处刮向高处,目标都是对自己有用处有益处之人,是对自己有管辖、制约权的,都是对自己、企业或部门发展有帮助的……以培养“私人感情”,求得“关照”。所以,“藏金纳银”的高价月饼、“披红挂绿”的高档礼盒、“意在沛公”的土特产,礼品泛滥、特产成灾,造成极大浪费。
与此相反的是,还有很多困难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上,还有很多贫困的孩子上学无门,还有很多群众过节生活得不到多少改善……中秋节,他们的节日怎么过?
在各级用仰望的目光,拟定周全的送礼计划,确定详细的送礼规格,挨家挨户地跑腿的时候,如果能更多地用俯视的目光看看那些贫困群众,多关心他们的生活,把群众放在心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群众的疾苦上,那样节日才会是节日的味道。

(卫博)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