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改中慢慢成长

2010-12-09 16:48: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笔者好奇地问,这样搞课改有多长时间?她也直言答:快三个月了!准确地讲,这位老师肯定是想把课堂搞得更好些,只是在行为方式上是否恰如其分还有待了解。有一位诗人说:慢慢走欣赏风景啊!但是当下我们的课堂哪儿允许“慢”呢?课堂纪律一松弛,我们马上着急;孩子们稍稍不适应,我们马上尴尬;成绩没有上去,我们马上归咎于课改不适应……
有一个关于猴子的故事:一个科学家养着几只猩猩、猴子做实验,研究动物的心理。他拿一个高的玻璃瓶,拔去木塞,放两粒花生米进去,花生米自然落到瓶底,从玻璃瓶外面可以看见,递给猴子。猴子接过,乱摇许久,偶然摇出花生米,才得取食。科学家又放进花生米,而指教它只须将瓶子一倒转,花生米就立刻出来了。但是猴子却总不理会他的指教,每次总是乱摇,很费力气而不能必得。
我们总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实际上却和那些猴子一样笨。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总是紧盯着“收效”这个“目标”,而来不及学习、理解,来不及等待。受这样功利教育的熏染,我们那些“懂事”的孩子也来不及消化和等待,只要一发下学案,就想着去找答案,连思考都觉得浪费时间……这样下来,我们的成绩能提高才怪呢!
所以说,我们搞课改时,脚步慢一些,学生不适应,是很正常的情况。毕竟这么多年来,传统课堂带来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面对课改,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放弃浮躁的心态,无论是老师和学生,都要给他们一些时间,让他们慢慢去适应、去感受,体会到新课堂的“好”。面对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要轻言放弃,要学会用科研的方式去解决!
散文家蒋浩先生说过,我热爱的词语最终会长得像我喜欢的那样。“过程”、“体验”、“预设”、“生成”、“互动”、“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我们喜欢的新课程改革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只要我们慢慢地在实践中体会、欣赏,定能把它们变成像我们所喜欢的模样!(郭璞 )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